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兵分五路展开随机调查
面对陌生人七成市民拒借手机
  • 2011年08月11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8月10日讯 10日,本报C04版以《向路人借手机全冷脸,悲摧!》为题,报道了市民闫先生向路人借用手机遇冷脸的遭遇。如果闫先生求助的人是你,面对一个陌生人,你会说“Yes”还是“No”?10日,记者兵分五路,走进省城广场、超市、校园等地,先后随机采访了72位市民,最终只有24人同意将手机借给记者使用,其中大部分为学生。

    9日,市民闫先生突遇车祸,着急拨打120求助,但因公共电话拨打不通,不得不向路人求助,结果求助市民均找出托词,拒绝将手机借给闫先生使用,这让闫先生十分着急。闫先生的遭遇是否具有普遍性?面对陌生人的求助,市民们的反应究竟怎样?

    10日上午9时30分至11时,本报记者兵分五路,分别赶往泉城广场-银座地下商城、历下大润发-历山路南段、万达广场-大观园、洪楼广场-山大北路、山东师范大学-山师东路等处,先后随机采访了72位市民,这些市民中有学生、家庭主妇、医务工作者、企业销售人员、军人、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

    记者以手机没电或忘带手机,却又急需与朋友联系为由,向这些市民提出要借用手机。面对陌生人提出的这一要求,市民们反应不一,大部分市民的第一反应是把记者“支走”,他们提出各种理由,例如手机没电、当时很忙、手机快没话费了等等,个别人索性直接反问记者:“你是不是骗子?”也有少数市民愿意把手机拿出来给记者使用,但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些说“Yes”的市民大多表示,他们愿意借手机,并不表示没有戒备之心,“得看人而定,如果面善、言辞恳切,我才会点头。如果换个人就不一定(同意)了。”

    记者统计了一下,在这72位市民中,愿意借用手机的市民仅为24人。在这24人中,学生为16人。专家分析,借手机一事虽小,却折射出我们所在的社会诚信缺失,人们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陌生人七成市民拒借手机
“借手机?谁知你是不是骗子”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