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10日讯 “(拒借手机)这件事令人深思。”这是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听到本报调查结果后说出的第一句话。王忠武认为,这是诚信感缺失的体现,它提醒我们思考如何建立相关制度,让失信者感觉“不合算”,让守信成为人们的习惯,以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感。
“儒家文化向来讲究诚信,可两千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社会的诚信水平还不理想?”王忠武分析说,目前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文明程度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正处于转型加剧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社会成了陌生人社会,社会上不时会出现陷阱、欺诈等现象,加上个别媒体对负面新闻报道较多,“这让人感觉好像好人没好报,老实人反而吃亏”。正因为如此,人们的焦虑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不断加剧,人们相互防范,爱心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正因为如此,王忠武坦承,“仅三成市民愿意借手机”的结果没有出乎他的预料。
“诚信与基因、血型无关。”王忠武进一步分析,一部分人不讲信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一直将诚信当成道德规范和个人修养层面的问题”,而并没有像西方那样,建立一套惩罚机制,让失信者承担责任。“我们需要更新诚信观念,建立这样的制度,让失信者付出代价,决不能让他们觉得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