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子经常偷钱怎么办?(上)
  • 2011年08月11日 作者:
  • 【PDF版】

    心灵园主:王伟凯 

    心灵园艺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王春福

    我儿子今年12岁,小时候挺听话的,没有什么大毛病。前些日子,我发现自己钱包里的钱总是对不上账,怀疑是孩子拿的,后来一问,果然是。前几天,孩子去他奶奶家玩,他走之后,他奶奶发现自己钱包里少了60块钱。回来我问他是不是他干的,她也承认了。我和他爸平时很忙,对他关心虽说少点,但都是正经人,家里也不缺钱花,他这是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希望王春福老师帮帮我们!     ———位母亲

    王春福老师心理解析:偷指的是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问题行为。12岁的孩子,主体、客体概念已经形成,已经具备“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出现此类行为,应该引起重视。在以前的采访中,王春福曾经多次讲过,儿童问题行为,很多都和家长爱的匮乏和不恰当有关,该案例似乎也不例外。

    孩子偷窃的原因很复杂,常见的有:因羡慕或嫉妒而偷

    例如,同学们都有手机,自己没有,看着同学们又是玩游戏,又是发短信,很羡慕,和父母要,父母又不给,就自己偷钱去买。恶作剧 

    这类孩子心中对父母不满,又不敢公然对抗,偷窃是一种“暗抗”。例如,想挑战、捉弄父母,想看到父母着急、生气的样子。与爱的匮乏有关

    在这类孩子的家庭中,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或事业,对孩子感情投入极少。这类孩子,偷窃是为了引起父母关注,为了让父母更关心自己,更爱自己,并非真正需要钱或物。不良家庭教育

    例如,从小没有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例如,“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这是一般的父母都会告诉孩子的,可是,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私自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不仅不对孩子进行教育,反而默认甚至大加赞赏,孩子为了获得大人的认可或赞赏,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种行为,同时,也使孩子的偷窃行为,从认知能力不足使然,到品行障碍,甚至走上青少年违法的道路。与心理成熟度有关

    例如,情绪管理能力较低,容易受情绪情感的驱使,当条件允许时,就可能失去理智,控制不住地拿回他人的东西,据为已有。尝试逆反 

    越是禁止的事情,尤其是理由不充分的禁止。这一点,在学龄前的孩子身上也很突出,例如,家长怕孩子被电着,不让孩子动插头或开关,通常会发现,等父母刚一转身,孩子的手已经放到了插头上。

    满足虚荣心

    例如,为了得到同学的赞誉,为了得到同学的尊重。不良家庭影响

    例如,家长有偷窃行为的,孩子通常也更容易有偷窃行为。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个别家长,甚至直接唆使孩子偷窃。受到他(她)人的强迫、威胁,被迫偷窃

    这种情况在未成年的孩子们当中较多见,例如,一些偷窃犯罪团伙头目,就强迫、威胁孩子们偷窃。没有偷的概念

    例如,学龄前儿童由于自我意识尚未形成,分不清主体和客体,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拿。

    心灵园艺师档案:  王春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拥有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培训师资格,是中国“百名心理咨询师”之一。2003年创办烟台三阳心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其为执行董事、法人代表,撰写《意识的物质性初探》获得了山东省科协科技成果二等奖。在2009年9月,获得全国首届优秀心理学工作者称号。

    王春福老师咨询热线:13455519982,6219260

    栏目互动邮箱:qlwblxzk@126.com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子经常偷钱怎么办?(上)
英国极品抠门男
男人也“撒娇”
网购成狂 或迷失“本能”
微生活
手机有秘密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