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称网购是一种社会必然,但“上瘾”、“成狂”却是一种行为心理,如果不加控制而形成一种特殊依赖,并影响到正常生活秩序,就可能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现象一:迷失在“心理陷阱”里 有些人喜欢买便宜东西,从下单到收到货物打开包裹,网购者能实现两次“占到便宜”的满足感。殊不知,“喜欢占便宜”正是一种满足心理缺失的方式,其实也是一种“被需要”、“自我暴露”的心理缺失表现方式。“上瘾”其实就是因为满足了某种需要,而符合了“需求”,才最终成为流行。
专家提醒:要有良好的心态,明确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才能回避更多心理陷阱,才能捂紧“钱口袋”。
现象二:沟通能力在丢失中 实际上,逛商场是一个自我开放的过程,在现实商城中讨价还价也是一种沟通能力的锻炼。如果完全依赖网购,人们会缺失一大社交活动场所,在现实中可能会更加沉默。就算再回到现实商城中,他们可能只会觉得讨价还价是丢脸的事,甚至面对服务员过于客气的语言或者略为挑剔的眼光,都会感到手足无措。
专家提醒:逛现实中的商场其实有心理治愈作用,增强社会适应力。
现象三:社会功能在退化中 网络上的隐蔽性强。我们可以随意翻看别人的评论和购买情况,别人却不知道;我们可以随意点评任何人的行为,别人也不知道我们究竟是谁……有些人会感觉不到自己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弱化了道德意识。网购行为像玩网络游戏一样,都是一种重复行为,最终改变我们的整个生活模式,让我们变成网络“寄生虫”。
专家提醒:尽量关掉电脑,多与亲朋好友聚会,参加集体旅游等活动。传统沟通更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