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莱银行旧址拍卖或成保护范本
青岛200多处老建筑待“复活”
  • 2011年08月12日 作者:
  • 【PDF版】

    有着百年历史的青岛望火楼得到了重新修缮   本报记者  杨宁  摄

    作为优秀历史建筑的青岛迎宾楼,被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保护起来。  本报记者 杨宁 摄

    本报记者 孟艳

    97岁的东莱银行旧址不仅拍出9000万元,新主人还要花5000万元来维修,意味着荒废多年的历史建筑要“复活”了。相比一些正在慢慢衰老而无人问津的老建筑,它无疑是幸运的。类似的优秀历史建筑青岛还有200多个,有的闲置,有的被改变原貌,命运多舛,如何保护成为难题。

    不少老建筑徒有外表内部已破败不堪

    日前,记者在黄台路的老建筑聚集区探访发现,很多看似美丽的别墅,因为年代久远、过度居住,内部已破败不堪,还有一些被私搭乱建破坏了整体美感。

    黄台路19号一座2层小楼是日式建筑,房屋上清晰的“1930”字样显示它的建成年代,浅黄色的外表、错落的建筑风格,显示它的历史,但是记者进入后却大吃一惊,11户人家几十口人住在里面,共用一个卫生间,屋顶还经常漏雨。这些居民买不起其他地方的房子,也无钱维修,只能由房子自生自灭。

    在金口路、观海路、小鱼山附近,不少老建筑也是此种情况,要么是多户人家群居,要么就是无人居住。这些老建筑多是德式风格,历经近百年,虽然外墙坚固,但是内部的木质结构早已腐烂。

    也有些建筑虽然还存在,但是外观已经被改变得面目全非了。位于浙江路7号的张勋公馆旧址,是省级优秀历史建筑之一,它在2007年的一次“装修”中遭到严重破坏,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叫停,但是现在从外观上看这座老楼已经失去原来面貌,面目全非了。

    历史建筑保护“绊脚石”不少

    青岛市规划部门通过对名城保护要素普查发现,青岛市目前共有372处建筑遗产需要进行保护,包括137处文保单位和235处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文保单位按照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和使用。而优秀历史建筑由于没有单独立法,只能参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和使用,但保护力度大大减弱。

    东莱银行旧址拍卖或将成为一个保护“范本”,不少市民期盼其它历史建筑也有此好命运。

    青岛市文史专家鲁海介绍,目前青岛市优秀历史建筑产权大部分属于个人,这些居民当中很大一部分没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无法对老建筑进行修缮。原来青岛市通过房屋置换,每平米补偿8000元,动员居民搬迁,取得很好效果。但是后来,部分居民认为搬迁价格太低,再搬迁就很难了。

    除此之外,政府经费少,无法均衡投入也是主因。比如劈柴院、老舍故居等都有政府资金投入,现在劈柴院已经恢复商业用途,老舍故居二楼也要开茶馆。“政府投资哪个老建筑,其实也要看重视程度,一些有商业价值的老建筑往往得到的投入多,而一些已经衰败或者没有太大利用价值的老建筑投入就少。”

    一些老建筑在保护中被破坏

    目前青岛市老建筑保护大体分为三种方式。一种是政府出钱修缮,例如百年劈柴院。在2007年,通过居民置换和特色产业植入等,最大限度地恢复劈柴院的原貌,并挖掘老建筑的商业功能,使老建筑融入现代生活。

    一种是企业产权的老建筑,企业报规划审批后自己出资修缮。例如青岛安徽路5号的省优秀历史建筑———原胶澳邮局,由其产权人出资修缮,建成山东省内首座邮电博物馆。一种是私人产权,由个人出资修缮保护。 

    这三种保护方式并不是对每个老建筑都适用,事实上由于资金少、维修限制多、保护意识不强等多种原因,青岛市老建筑保护并不乐观,甚至一些老建筑在保护中被破坏。2005年1月16日,有着70多年历史的省级优秀历史建筑新新公寓(华侨饭店)一夜之间被拆除。2009年5月,位于观象一路上的望火楼在修缮时遭到建设性破坏,媒体曝光后被保护了起来。

    立法与公益投入结合保护优秀历史建筑

    青岛市政协委员王夕源介绍,保护建筑最好的方法是有人居住。因为只有人住,房子才会有生气。东莱银行旧址闲置多年,才造成现在的破败模样。而平遥古城是保护比较好的范例,城里的所有居民还保留着原来的住址,如果出现年久失修等问题,居民只要上报到相关部门,就会免费得到修复。

    青岛市人大代表王林参与提出保护老建筑的7号议案。他介绍,老建筑不仅是个人财富,也是青岛市的财富,政府应该有一部分资金投入。另外,还可以通过拍卖方式让有能力的人利用起来。

    与已经通过国家或省市认定的文保单位不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在法律上还存在空白。青岛市文史专家、青岛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鲁海介绍,青岛市“7号议案”将各个历史建筑聚集区进行“圈地”保护,这也是无奈之举,由于没有保护立法和细则,老建筑保护起来仍是难题,当务之急是进行立法。其次政府要提供专项资金,合理利用文物并探索营利模式。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200多处老建筑待“复活”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