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此一说
私奔的爱情为何不能持久
  • 2011年08月16日 作者:
  • 【PDF版】

    不久前,有位企业家在网上喊了一声“私奔了”,引来大量的围观,并

    就此引发了对爱情的讨论。

    □符号  私奔的爱情能够持久吗?很难。因为私奔的爱情是一种向外寻找的爱情,总以为有种动人心魄的爱情在外面某个地方等着自己,今天以为找到了,过一段时间却发现不是这样,一切都归于平淡,于是继续寻找。全世界与自己同时生存的大约70亿人,人无法确证今天找到的那个人就是最合适的,也无法确证下一次更激动人心的爱情是不是会不期而至。所以一个私奔的爱情,很可能会产生下一个私奔的爱情,离过一次婚的人,结婚后,会更容易离婚。观察一下周围的人群,这个结论应是大体不差的。这也是许多写爱情的伟大文学作品,其结局多是幻灭的原因,作家们以他们的敏锐心灵,捕捉到了向外找寻爱情的无常和虚幻。

    现代社会为什么离婚率比传统社会要高很多?现代婚姻制度要比传统婚姻制度更加自由开明、更加符合人性是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人向外寻找爱情的思维模式。两个人结婚后,一有不和谐,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共同解决问题,而是想到没有爱情了,需要再去寻找,这样的思考方向就极易导致婚姻的解体。

    依传统心学哲学的观点看,在基本的个人条件和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们向外界寻找爱情是徒劳的,人们要获得爱情最终还要向内心用力,用心培养。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谈孝道,对此很有启发。有一次,王阳明的学生徐爱问王阳明:“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既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

    王阳明在这里说孝,说得很直白,一个人总不能从父亲身上寻找自己孝的理由,说这个父亲不行,换个父亲来孝顺吧,孝不孝是与父亲无关的,孝的道理就在你自己的心中,你只需将其生发出来,培养起来。这个道理,用在爱情上,也是如此,两个人有了基本的和合条件走到了一起,这时爱情就在你心中,就需要在内心对爱情加以培养,让爱情得以生发壮大,通过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调适,最终形成和谐的爱情关系,而不是把爱情悬在未知的外面、未知的未来,一遇到问题,就有一种寻找的心态,换个人来爱吧,最终那颗向外寻找的心四处飘荡,无地安顿。

    传统心学从哲学上肯定一个人爱情的种子、能力就在自己的心中,不假外求,尽管外部条件不具备,种子也可能长不大,但每个人都应该多加努力、善加培养,这样长起来的爱情之树才是有根的,才不会如轻浮的杨花那样不得安稳,看似找到了一场场爱情,其实大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是梦幻一场。有了传统心学这个思考方向,也许绝大多数陷于危机的现代爱情、婚姻、家庭,都还是有救的。这样就可让现代人在爱情、婚姻、家庭上多一些耐心和努力,给已出现裂缝的爱情、婚姻、家庭多一些信心和机会。

    现代人有更好的婚姻制度保障、更多的选择机会,在步入婚姻殿堂前有更好的起点,如果现代人能够从传统的心学哲学中寻些智慧,不是以向外寻找的心态而是以向内培养的心态关注爱情,那么,现代人的爱情、婚姻、家庭是可以比古人更加幸福、更加稳固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亲不言谢
私奔的爱情为何不能持久
不患寡而患不均
走向海洋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