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就上初三了,面临中考,我有些紧张,更多的是担心。假期中,我想通过上网来放松一下,但是爸妈认为我这样做不对,对此,我很无奈。”8月27日,在本报组织的“社区直通车”化解“开学恐惧症”活动中,临沂第十二中学的苗 这样介绍了自己开学前的心理状况。在当天的活动中,10个来自不同年级的孩子在临沂市心理(荣军)医院专家宋晓丽的指导下,与家长们共同找到了开学前“收心”的方法,收获了学习、生活的信心。
近2个月的暑期生活让部分孩子变得懒散起来,面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他们出现了厌烦、焦躁不安以及抵触心理,家长过分督促也可能造成他们的逆反,孩子们的不良情绪,专家称之为“开学恐惧症”。8月27日上午,临沂市心理(荣军)医院心理专家宋晓丽通过本报社区直通车活动为部分有“开学恐惧症”的孩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孩子从玩的状态中调整过来,并力争让他们尽快“回归”到学习状态中。
本次活动一中,大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在假期中做作业很慢,怎么督促也不起作用。针对这一情况,宋晓丽表示,这是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种通病,因为假期中,他们感觉时间很充裕,早晚都能做完,所以不理会家长的督促,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家长们可以与孩子达成一个协议,在开学前一周或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没有家长督促的压力下,孩子要自觉完成作业。孩子的成长、学习需要一个宽松、快乐的氛围,如果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仍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再采取补救措施。
针对有的孩子认为自己被父母扣上不是好孩子、不懂事等帽子的情况,宋晓丽首先表示不很赞同这一看法,孩子有爱玩的天性,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因此,家长们不必过分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思维去做事情。再者,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去规范,只要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就应该知足。
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讲解,参与活动的家长纷纷表示此前对孩子的担忧、要求有些过了,回去以后要与孩子慢慢沟通,力争让孩子快乐、充满信心地去开始新学期的学习。听完课的孩子们也反映通过这堂课,不仅和父母在一些问题上得到了沟通,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以后会尽量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争取在新学期取得令自己、父母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