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代在变,这里的风貌不变
齐鲁船老大的坚守岁月
  • 2011年08月29日 作者:
  • 【PDF版】

    66岁的常明辉老人,有着20多年的打渔经验。

    晒好渔网,准备“开渔”。

    自古以来,渔业便是羊口镇最重要的一部分。这里拥有山东省规模最大、效益最高的捕捞船队,素有“齐鲁船老大”之称。世世代代的羊口人面对同一片大海,靠海而渔,享受大海的馈赠。

    对于大海,羊口人依附,眷恋,更有敬畏。因为懂海,羊口人乐于谈海。

    现在,当越来越多沿海地区将目光转向第三产业,纷纷上马滨海娱乐项目的今天,齐鲁船老大仍然坚守着日出扬帆,日落归港的捕捞生活。

    必需品都用鱼来换

    羊口人的捕鱼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传说唐王李世民时代,边防兵营就开始在小清河以北驻扎,后来稀疏的渔民开始慢慢聚集到此。在这千年的岁月里,王朝更替似乎没有改变什么,羊口人面对的是同样的大海,延续父辈走过的路。

    1864年,羊口开始设港通商,从此之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渔民以渔为生,就像农民种田一样,大海是渔民的“土地”,木船是最重要的家当,需要生活必需品时,几乎都是拿鱼换来的。

    一百多年后,似乎才有了直观的变化。

    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海

    1978年,21岁的黄涛第一次出海,脚下是一条20马力的机动船。直到那时,海上还时常能看到借助风帆行驶的木帆船。渔民出海,除了捕捞归来,一般是无风不回,连续待在海上的时间,少则三天五天,多则十天半月。

    跟如今相比,那时的鱼数量多,个头也大。在黄涛记忆中,当时的渤海湾还没有那么多船,基本上每次出海都能满载而归。现在船却越来越多,300马力、600马力甚至800马力的船不断入海,动辄就是几万斤的捕获量,而近海的鱼也随之越来越少,越来越小。

    黄涛的同龄人大多数都有下海捕鱼的经历,即便离开了海,从事的也是与海有关的事业。

    新生代里不下海的“渔民”

    “渔民之家”成立于2006年4月27日,拥有近海捕捞船366艘,入会会员276人,而他们都跟孙效宝一样,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船,自称渔民,却从未出过海。“我们是船老板,而并非船老大”。

    现年50岁的孙效宝在1982年之前,一直在盐场工作。1982年,羊口实行第二次包产到户。当时孙效宝就有了直接下海的想法,他要去外面闯闯。

    而正是从那一年起,孙效宝在全国沿海城市做起了水产生意。他说,全国水产品市场,没有没去过的地方。

    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孙效宝有资本了,于1999年买了羊口港上的第一艘小型钢壳船,自己只需出船出钱,然后雇人出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堪比过年的祭海仪式
齐鲁船老大的坚守岁月
坐河望海的繁华小镇
沿线采风,听海的声音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