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O追踪报道社会学、教育学专家支招
要和孩子一起守住道德底线
  • 2011年09月30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9月29日讯(记者 李飞)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虽然现象出自孩子,但根源在社会。”29日,本报C04—C05版《老人倒地,半数小学生选“不扶”》一文见报后,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热议。

    “看到半数孩子选择‘不扶’感到很震惊,但细细琢磨,也不奇怪。”29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表示,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出现的这种现象是成人世界的表现,是不正常的,值得反思。“小学生的纠结,其实就是社会纠结的反映。”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济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龚晓洁教授也认为,小学生正好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时期,半数学生选择“不扶”明显受到了家人和社会的影响。

    “老人倒地,路人扶一把,本来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王忠武说,当前中国社会处于一种转型期,国民心理呈现焦虑、浮躁的情绪,从众心理较强,容易动摇和跟风。“社会上做好事没好报的不良现象多了,容易在传播中发酵,形成一种社会思潮。”熊丙奇也认为,“社会教育”正在学生中发挥作用,逐渐消解助人为乐的学校教育。“现在‘老人倒了,千万别扶’的社会风气,背后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精神危机和信任危机。”龚晓洁说。  

    采访中,多名专家表示,孩子作为社会的未来,一定要让他们明白助人为乐是基本的道德素质和做人的基本良知,要让孩子们守住这个道德底线。

    “要避免半数小学生选择‘不扶’老人这种尴尬,还在于社会消除这种纠结。”熊丙奇认为,作为学校教育,不管社会是怎样的环境,都应该坚持育人理念,不能迎合社会现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和孩子一起守住道德底线
济南首座焚烧发电厂将启用
敬老院有自己的车了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