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访博兴柳编代表性继承人高殿学
八百年柳编博兴“涅 ”
  • 2011年09月30日 作者:
  • 【PDF版】

    在高殿学的企业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柳编展品。

    文/片 本报记者 于荣花 通讯员 胡彬

    柳编技艺是我国传统性的手编技艺之一,经过近千年的传承发展,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博兴柳编技艺是简单的工具与高超的技艺的结合,有着800多年的传承历史,历经数十代民间艺人的传承、革新,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形式。近日,记者在博兴县文化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当地的柳编及其代表性传承人高殿学进行了采访。

    柳编传承历史悠久制作工艺有讲究

    据资料记载,博兴县是柳编技术分布的核心区域,并流传至周边地区;同时,河南、河北、江苏等省也有分布。柳编的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从奴隶社会到战国时期,柳编制品在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到战国时期已经成熟,《左传》中已有“箧”的记载。

    上世纪90年代至今,博兴县柳编业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供销一体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产品在日本、荷兰、德国、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法国、挪威、丹麦、西班牙、芬兰、英国、瑞士、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家供不应求,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在制作工艺上,柳编制作所用原料是柳条,包括旱柳、垂柳、劈柳、杞柳、红柳等。生产过程大体分为选料、上色、浸泡、编织、熏蒸、晾晒、刷漆等7个环节,全部采用手工制作。“从柳条的选择到加工环节,都是有讲究的,伏天的柳条是最好的材料。”当地一家柳编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柳编的编织方法主要有穿、缉、拧、系、编、织、缠、绞等,产品有30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包括洗衣筐、小耳篮、大柳筐、园筐、花盆套、纸篓、提篮、童篮、挂篮、方盘、面包筐、酒瓶篮、流行箱、大簸萁、簸萁、箢子、柳衣箱、柳帘、水斗子、宫灯、屏风等产品。

    “要保证在一种潮湿的环境下进行制作。”博兴柳编代表性传承人高殿学告诉记者, “当地种植杞柳,不是野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制作工艺。”

    产业化经营让柳编的传承有了保障

    高殿学告诉记者,他是在15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学会柳编的,“当时很感兴趣,就跟着家里的老人学了起来,但当时并没有想要以柳编谋生的想法。”在高殿学从小生长的环境里,柳编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当时十岁以上的小孩儿几乎都会,这也是大环境的影响所致。

    高殿学高中毕业后没能继续深造,平时白天在家打打零工或到建筑工地上干活,晚上回家的时候做柳编。那时候,柳编已从小时候的一种兴趣变为他谋生的手段。

    1999年,高殿学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柳编上,柳编的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到2001年,我开始经营深加工,开办了自己的企业。可以说,在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以前,柳编技艺确实岌岌可危,因为不能形成规模,大家的谋生出路也越来越多,眼看柳编就要失传。柳编产业化经营之后,可以给当地人们提供一个就业的平台,所以,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在做柳编,柳编的传承也越来越有保障。”

    在博兴县天龙工艺品(集团)有限公司,记者采访到公司一些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柳编在农村依旧非常兴盛,因为现在是农忙季节,做柳编的还不多,到了农闲的时候就多了。业余时间做柳编是当地许多农民的爱好。”

    高殿学还告诉记者,现在柳编的制作主要是以家庭为主的半成品加工,然后再到企业进行深加工。“我要把柳编的产业化生产延伸下去,把企业做大,这样,也能保证我们的柳编制作工艺更好地流传下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百年柳编博兴“涅 ”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