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念山东大学110周年专题
历经磨难终归坦途
———110年来山东大学的几次重大变迁(下)
  • 2011年10月13日 作者:
  • 【PDF版】

    1951年开学典礼暨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校成功庆祝大会主席团合影。

    毛泽东给山大教授高亨的信

    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济南听取山东大学教师讲解运筹学。

    2000年山东大学与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

    □许志杰

    1951年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校,华岗任校长

    1950年9月27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政务院转中央教育部,请示山东大学、华东大学合并问题。之所以提出山大、华大合并,原因是“因山东大学领导人选久悬未决,华东大学因限于人力物力办理亦有困难,为求集中力量办好山东大学起见,经详加考虑后,决定将华大与山大合并办理,而保留山大校名,已电令山东省府考虑校长人选,并令鲁教育厅负责即行会同该两校当局合并事宜,请准予备案”。

    华东大学是在临沂山东大学和华中建设大学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的以培养革命干部为目的的革命性大学。临沂山东大学创建于1945年9月,尽管当时因抗日战争内迁并入中央大学而停办的国立山东大学没有复校,但为示区别,将其称为临沂山东大学,校长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著名进步人士李澄之。1946年3月,原设在江苏淮阴县的华中建设大学一部分教师、干部、学员,并入临沂山大,使临沂山大师资和干部力量得以壮大。教师有经济学家何封、薛暮桥,哲学家李仲融,文学家王淑明,数学家孙克定,历史学家刘力行,画家胡考等著名教授。

    1946年5月4日在纪念五四运动27周年时,临沂山大举行庆祝及与华中建设大学合并大会,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华东局宣传部长彭康、政治部主任舒同出席。陈毅司令员发表长篇讲话,对临沂山大的办学方针表示认同,他同时强调指出,要办好山大,必须坚持民主的方针,有了民主才能发现真理,促进科学的发展,他要求山大以民主的精神办学。

    1948年初,临沂山东大学留守人员奉命赴潍县,与华东局派来的干部一起筹办华东大学。当年6月,以临沂山东大学和华中建大为基础的华东大学在潍县成立。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华东局指示华东大学迁往济南,并新聘一批教师补充师资队伍,其中包括韩连琪、金诗伯。济南解放时,吴富恒作为济南市军管会成员前来接收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学院。当时华东大学的教师及管理人员差额很多,济南市军管会文教部决定将山东省教育学院并入华东大学,成为华大的教育学院,吴富恒转到文学院任教。

    1950年5月,华东大学根据上级机关的指示,结合自身条件,决定以培养中等学校政治、国文、史地师资和文艺宣传干部、俄文翻译人才为目的,向新型正规化大学发展。重新调整设立政治、文学、史地、艺术、俄文五个系,学制暂定两年,并再聘任高兰、张君川等知名教授到华大任教。

    在与山大合并之前,华大曾经被要求南迁南京,不久上级主管单位又决定华大与山大合并。1950年底,华大从济南全部迁至青岛。

    1951年3月15日,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正式完成合校,新的山东大学开始运转。新山大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以及政治和艺术两个直属系。中央任命决定华岗为校长,副校长童第周、陆侃如,教务长何作霖、副教务长余修、罗竹风,文学院院长吴富恒、理学院院长郭贻诚、工学院院长丁履德、农学院院长陈瑞泰、医学院院长徐佐夏。华岗同时被任命为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新山东大学共设五个学院十八个系,学生2366名,教师486名,职工524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958年山东大学由青岛整体迁往济南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下放问题的意见》,提出除极少数综合大学和某些中等技术学校外,其他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都可以下放。教育部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确定将原由中央领导的全国299所高等院校中的187所下放到地方领导管理。山东省只有山东大学和山东工学院原由中央领导,这次一起下放归山东省领导管理。

    1958年秋,中共山东省委在对本省的高等院校布局和发展进行研究之后,决定将山东农学院迁至泰安,以利于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山东大学迁至济南,以利于更好地扩建和发展。原山东农学院校舍就是今天的山大老校。当时有9座楼房,3处宿舍区,校舍面积约6万平方米,并有一个占地300多亩的农场。

    这次迁校对山大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此时,成仿吾校长刚到山大不久,对学校的情况并不熟悉。在经过了院系大调整、华岗校长惨遭陷害被捕之后,山大进入一个新的调整发展时期,可谓百废待兴。尽管如此,山大师生对迁至济南还是给予了充分理解和足够的支持,9月21日做出决定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六系迁至济南,海洋、水产、地质(筹建中)三系留在青岛。

    学校迁至济南的近期发展规划已初步确定学生人数在6000人,校舍短缺,必须另选校址。新校址的选择可谓一波三折。1959年3月底,山东省委研究决定:原山东农业展览馆缓建,该馆已在济南东郊的利农庄征购1080亩土地,全部拨给山东大学作兴建校舍使用。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山大新校,洪楼校区则被称为老校,至今如此。  1959年9月,文史楼开建,1961年年秋季开学时,中文、历史、政治三系新生即在文史楼上课。这是新校建成的第一座教学楼,使用至今。

    “文革”期间,山东大学一度被改名为“鲁迅大学”,成仿吾校长被停职检查,教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几乎成为一所空校。被“清队”的教职工,被以各种形式隔离和限制人身自由,被殴打,受到各种人身攻击,有的被致伤残或自杀。

    1970年山东大学被拆分,1973年周恩来亲自批示:全面恢复山东大学

    1970年6月24日,山大被一分为三:文科迁曲阜,称山东大学;理科留济南,改称山东科技大学;生物系迁泰安,并入山东农业学院。

    自1970年6月山东大学被拆解的那一天起,山东大学师生就没有放弃过坚决反对这一错误决定的信念和行动。他们不断利用各种渠道、各种形式,或以个人名义,或组织起来,向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同志反映意见,坚决要求恢复被强行解散的山东大学。

    1973年6月,日感压力深重的山东省委不得不向中央写报告,检查了1970年6月拆散山东大学,将其文科迁至曲阜,将生物系合并到山农的错误。并提出了恢复原来山东大学的方案。周恩来总理11月11日在山东省委的报告上亲自批示,要求尽快落实方案,恢复山东大学。

    1973年12月11日,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农学院三校领导干部、部分党员师生代表参加的山东大学等校分校合校迁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关于山东大学问题的指示精神,部署山东大学恢复工作。山东省委制定了“合校、分校、迁校方案”,决定复校工作在寒假中进行。对于人员、图书、物资、教学设备分割问题,方案提出“原来是哪里的还应归哪里”,“1970年9月合校后新增加的人员、图书资料、物资、教学设备,根据工作需要,本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统筹兼顾的原则,共同协商处理。”

    在这次工作会议上代表山东省委到山东大学讲话的王众音,简要介绍了山大的复校经过。王众音说:“中央领导同志对山东大学问题很重视,总理和姚文元同志做了批示,几位副主席和政治局部分常委、委员对山东省委的报告都圈阅了。总理11月11日的批示是:同意姚文元同志的意见。姚文元同志11月6日的批示是:原则同意山东省委意见,具体办法由科教组同省委有关部门研究商办。力求全面考虑,妥善处理。”

    1974年2月4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下达《关于恢复原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学院的通知》:“接国务院科教组通知:‘经中央批准,同意中共山东省委意见,恢复原山东大学和曲阜师范学院。同时撤销山东科技大学,其教职工全部并入山大。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学院恢复以后,仍面向本省、由省领导,其经费和基建投资请省里统一安排。’”

    3月7日,恢复山东大学大会在济南召开,中央、山东省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一些高等院校的领导前来祝贺。

    历尽劫难,创办于1901年的山东大学终于走上了一条正规发展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分分合合,吵吵旷旷之后,得到了平静。尤其是1976年10月“四人帮”被打倒,文化大革命结束,山东大学获得真正的新生……

    1977年底高考恢复,山东大学“文革”后第一批通过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招收的新生,于1978年2月入校。山大终于进入一个正常、快速的发展期,2000年7月22日,山东大学与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一切,都在向着更好的未来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经磨难终归坦途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