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念山东大学110周年专题
几度风雨几度沧桑
———110年来山东大学的几次重大变迁(上)
  • 2011年10月13日 作者:
  • 【PDF版】

    山东大学堂开校教职学员合影

    国立山东大学校门

    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校门

    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及光绪皇帝的朱批

    1926年省立山东大学校门

    她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齐鲁文化是她的母体,国运多蹇是她的出生背景,她的诞生伴随着一个古老民族维新图存的强烈冲动。由此,她阅历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一个多世纪的悲壮与奋争,校运与国运浮沉与共。

    走近山大,了解她的悲欢离合,感受她的喜怒哀乐,体会她的博大精深,了解她的高节宏志,也许还得从110年前的那份奏折开始……

    □许志杰  在山东大学110年的历史中,曾经历了几次重大变迁,可谓悲欢离合尽在风雨中,沧海变桑田与时代共命运。

    1901年山东大学堂在济南创建,这是我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大学

    山东大学堂是清王朝末期被迫图强、不得不新政的产物,其促成者是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这是京师大学堂之外最早建立的官办大学。

    应该说,山东大学堂从初设时期就非常正规,而且办学措施完善。试办山东大学堂的奏折和暂行章程,都是在袁世凯的亲自主持下制定的。在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袁世凯奏请先在省城济南设立大学堂,分专斋、正斋、备斋督课,其中专斋相当于专科和大学,正斋相当于中学,备斋相当于小学。《山东大学堂章程》是国内较早的一部办学章程,有学堂办法,学堂条规,学堂课程及学堂经费4章,计96节,对办好山东大学堂作了很细致的规定。光绪皇帝看到奏折后于十月初六朱批:“知道了。政务处暨各该衙门知道。单并发。”

    有了上谕,袁世凯立即布置着手开办官立山东大学堂,并于当年十月初正式开学。校址暂借在济南泺源书院内,第一批入校的学生有300人,首任校长(时称管理总办)是著名爱国实业家周学熙,教务长(时称为总教习)聘美国人赫士担任。另聘清末进士宋书升等30人为经学教习,主要教授国学。回国留学生沙庆、孔祥柯等任科学教习,他们与8名外籍教习一起主讲科学技术及外国语言。这样的学校领导层和教授,在当时实属强大,可与京师大学堂一比。

    三年后的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山东大学堂在济南杆石桥路北购地140亩,新建2700多平方米的校舍和一个900多平方米的露天操场,同年冬季迁入新址。学校在搬入新校址的同时更名为山东高等学堂。1910年又增设了附属中学,并且一直办了下去,著名学者季羡林后来就是上的这所中学。1911年学校再改名为山东高等学校,把高等正科作为大学预科。

    从1901年山东大学堂建立到1914年山东高等学校停办,历时14年。山东大学堂的创设开山东高等教育之先河,它出生在新旧时代交替的社会变革之中,其开拓性和对社会及未来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意义是巨大的。《山东大学堂章程》被清朝学部大臣张百熙传至各省,要求参照办理。办学14年培养了770多名学生,有59人被选送到欧洲、美国、日本留学。其中留学日本的徐镜心、张柏言等人,追随孙中山,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成为山东同盟会的领导者,为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作出贡献。

    1928年筹建国立山东大学1930年改称国立青岛大学

    历史发展到了1926年,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共和”之后,中国大地的办学风潮兴起,各地纷纷办大学。奉系军阀张宗昌督鲁后,极力标榜自己的开明和顺应潮流,于1926年6月30日下令在省城济南重建山东大学。7月24日,山东省教育厅下令将六所专门学校合并,改建为省立山东大学。校长为清末状元王寿彭,8月5日挂牌,省立山东大学正式成立。校长王寿彭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读圣贤书,做圣贤事”的开学训词,之后正式上课,一年级学生1088人。

    校长王寿彭虽然思想守旧,遭到非议,但他还是到日本考察,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制定了在当时可称得上比较完整的《设学大纲》,以及明确学生培养目标。这些举措比1901年创立的官立山东大学堂,又向前进了一大步,因此,王寿彭作为晚清的一名状元,对山东大学的贡献是应予记住的。

    在省立山东大学还没有暂行停办之前,山东省教育厅就已经在1928年之初接到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决定,把省立山东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尚未实施,便因张宗昌败逃,日本军人占领济南,省立山东大学停办。

    1929年初,日军撤出济南。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按照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的决定,着手筹建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由何思源、傅斯年、赵太侔、杨亮功等11人组成。当时,济南被日军占领,第一次筹委会作出的一些决定,根本无法实施,只得一拖又拖。1929年6月初,蔡元培到青岛,住在已经停办的原私立青岛大学的女生宿舍,他对这里的气候环境非常赞赏。那时候,军阀割据,内地战乱纷争不断,济南地处交通要道,兵家必争,难以安身,办学不宜。蔡元培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将国立山东大学迁至青岛筹办的建议,此建议被教育部采纳并指令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接受原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的包括校产、校舍等资产,任命何思源为筹委会主任。选定杨振声为校长,1930年4月28日南京国民政府下达了任命书。

    杨振声担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两年,聘请了不少著名学者、作家、教授前来任教,其中诗人闻一多担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作家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教育家黄敬思为教育学院院长兼教育行政系主任,数学家黄际遇任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化学家汤腾汉任化学系主任,生物系主任由化学家曾省出任。其他还有作家沈从文、文史学家游国恩、物理学家任之恭、化学家傅鹰等。这些大师级人物的加盟,为日后国立山东大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2年恢复国立山东大学1937年内迁并入中央大学

    1932年9月初,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决定,将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9月底,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原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赵太侔为国立山东大学校长。

    如果说杨振声和国立青岛大学是基础人物和基础阶段,那么接下来的国立山东大学和赵太侔是大发展和大辉煌的时期。

    赵太侔,山东益都人,1889年出生。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到济南一中任教,次年考取官费留学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文学。赵太侔先后两度执掌国立山东大学,1932年9月至1936年底共4年3个月,1946年9月至1949年6月共3年9个月,加在一起整整8年。

    先说赵太侔的第一个山大时期。他办学治校特色鲜明,敢于创新。第一个创新是在院系设置上突破旧有的模式,把文学院与理学院合并,合并后的文理学院院长由数学家黄际遇担任。把工学院与理学院一起办,把农学院设在济南,根据山东省的农业实际加以研究,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创新性做法得到蔡元培先生的称许,他在1934年9月21日国立山东大学成立四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中说:“山大还有几个特点,是其他各大学少有的……第一,文学院与理学院合并为文理学院———因为文理不能划得界限太清楚了,譬如有许多科目,过去都划在文科里,现在却都归为理科了;如果文理两院合并,自然可以使文科的学生不致忽略了理科的东西,理科的学生也不致忽略了文科的课程。所以,山大合并来办是非常好的。第二,是理、工两学院都在一起来办———我们知道工与理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工就是理的应用,理就是工的基础,两个东西是不应分开的。现在山大将两院在一起来办,自然很经济,而且很容易得到好的成绩的。”(原载《国立山东大学周刊》第85期,1934年9月24日)

    赵太侔的第二个办学理念是广聘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兴建科学馆,改善教学条件。赵太侔第一个时期的山东大学,就已经人才济济,大师荟萃,占据中国学术重要位置。中文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有15人,闻一多、游国恩、张熙、姜忠奎、闻宥、丁山、老舍、栾调甫、胡鸣盛、黄孝纾等。讲师8人,沈从文、方令儒、黄淬伯、梁启勋、萧涤非、台静农等。外国文学系有教授12人,讲师14人,助教2人,梁实秋和洪深先后在1930年到1934年和1934年到1936年出任系主任。另外还有王淦昌、童第周等著名教授分别在物理系和生物系任教。

    然而,战火已经在1937年7月7日烧到北平,11月日军占领山东。山东大学来不及准备就匆忙踏上外迁之路,济南-南京-安庆-宜昌-万县。在万县开课没多少时间,1938年2月23日,教育部根据行政院2月18日训令,下令“将国立山东大学暂行停办”。大部分学生转入由南京迁到万县的中央大学,也有转入其他大学的。教职工则造册送往教育部,另行分配工作。学校资产由教育部委派成立山东大学校产保管委员会负责保管,1938年6月,教育部下令解除林济青国立山东大学代理校长职务,国立山东大学停办。

    1946年停办八年的山东大学复校,赵太侔再度出任校长

    1945年8月,抗战结束,全国各地校友要求母校山东大学复校的呼声日渐高涨,在山大校友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名流的吁请下,国民政府决定恢复停办达八年之久的山东大学。

    1946年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任命赵太侔为山东大学校长,负责复校诸事。赵太侔校长到校后,立即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原来山大的老师,邀请他们回校工作。同时在更大范围内聘请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在很短时间内就有王统照、赵纪彬、陆侃如、冯沅君、童第周、曾呈奎等应聘,使复校后的山东大学师资力量得以迅速加强,基本达到抗战前停办时的水平。 

    1949年初山东全境除青岛外都已经解放,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下令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随国民党军舰南逃,但是,赵太侔不愿和国民党残余逃亡,在山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第四病房的一个房间藏了起来,直到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他才出来,迎接解放军的到来。不久,党组织派军管小组进入山东大学接管学校的所有事务,赵太侔去职,之后又成立了以丁西林为主任,包括童第周、王统照、陆侃如、杨向奎、曾呈奎在内的21人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全面管理新的山东大学。

放大 缩小 默认
几度风雨几度沧桑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