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13日讯(记者 马云云) 近日,内蒙古土豆滞销,价格较低。13日,济南市组织两大蔬菜批发市场和华联超市前往内蒙古收购土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蒙古的土豆滞销问题。但有业内人士表示,政府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菜农的燃眉之急,但不宜干预过多,影响市场自动调节。要跳出“菜贱伤农”怪圈,政府干预的关口应前移。
13日,在济南华联一家超市蔬菜区,悬挂着“内蒙古土豆直销”的招牌。超市负责人介绍,这些土豆全部来自内蒙古,超市没有算进人力等成本,每斤的零售价为0.69元。而在匡山农产品批发市场,也辟出了内蒙古土豆专区。匡山农产品批发市场预计每天收购内蒙古土豆300吨,七里堡批发市场收购的300吨已抵达市场。
近些年,个别品种蔬菜滞销的情形频频出现,去年唐王镇西红柿卖不动,今年上半年卷心菜又开始贱卖。对这些情况,不少菜贩说,“我们已经习惯了,今年是这种,明年不知是哪种了。”从事蔬菜批发十余年的王先生说,他的卷心菜甚至曾经卖过每斤5分钱却找不到买主,最后倒掉好几千斤。
王先生注意到,近些年来,遇到某些蔬菜因供应量太大而滞销时,常常会看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身影。今年4月,卷心菜滞销,政府部门出面鼓励企业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菜,此次政府出手“救”土豆的场景与当时十分相似。
而这样的“救市”措施效果如何,又是否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一位参与该项工作的相关人士透露,“事实上实际效果并不太明显”,主要是起引导作用,“呼吁大家多来买”。不少大批发商也表示,蔬菜能卖多少、价格多高,应由市场决定,这是基本的市场规律。政府部门帮助解决产地销售难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初衷是好的,但要把握好度,不应在这一环节插手过多,影响市场的自动调节。
业内人士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菜贱伤农”现象,政府应将关口前移,不能等蔬菜都成熟了,卖不动了,才来“兜底”。“‘菜贱伤农’问题的根本,在于产销信息不平衡。”济南华联超市有限公司采购总监袁传新多次参与类似对接活动,对此类问题深有感触。他认为,这个问题要根本解决,就是要想办法指导农民,与农民实现信息共享,让他们不要盲目扩大或缩小种植面积。
对此,济南市商务部门有关负责人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济南将出台《保持蔬菜供应的实施意见》,出台生产规划,对基地和流通等领域进行引导,并加强产地的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系统建设,就是要让老百姓知道在方圆几百公里内,同种蔬菜的价格等情况,“这样好决定种多少菜、避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