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中发现,在小区内种菜、养鸡、养狗的,几乎全部都是老年人,特别是在一些刚刚改造完成的小区,老人们习惯了过去的种菜种地的生活模式,又很难从城市生活中找到新的乐趣,寻找适合他们的文化娱乐方式,种菜这种看似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显然已成为他们一种无可奈何的替代。
针对城市里出现的这种庄稼味,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社会学家赵振军表示,这种看似不和谐的庄稼味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现状。从深层次来说,是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速度与文化建设、社区建设没有实现同步。包括旧村改造在内,原来靠种庄稼谋生的庄稼人,住上了高楼,但是内心并未摆脱庄稼人的身份。这跟泰安本身较重的农业文明色彩有关系,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却没有构建起相应的文化体系。其实正是一种文化建设滞后的现象,不同文化发展不同步,客观变化进程过快,而制度和相应的文化理念却没有建立。
赵振军建议,改变现状还需要政府加强相应的制度和文化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社区文化中心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在“2010-2020年泰安市城市规划”中,预测2020年泰安市域总人口将达580万人,市域城市化水平为65.2%。城市规划区的城镇人口到2020年达到28万人。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村庄人口规模为25万人。这意味着在快速的城市扩张步伐中,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要变成“城里人”。如此一来,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让农村居民适应城市生活,自觉维护小区环境,投身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