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搞活动咋多是“老面孔”
时间不合适、活动方式单一,致使年轻人对社区活动不太“感冒”
  • 2011年10月19日 作者:
  • 【PDF版】

    社区活动中,参与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本报记者 殷亚楠

    如今,不管走进省城的哪个社区,都会看到很多诸如艺术团、秧歌队、科普大学之类的社区活动。可是,如果仔细观察,却会发现参加这些活动的绝大多数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不少年轻人表示,社区活动多在上班时间,且活动方式单一,所以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

    科普大学开课 学员大多是老人

    日前,历下区解放路街道历山路社区、大明湖街道县东巷社区和趵突泉街道文西社区等三所社区科普大学同时成立。50多名学员聆听了济南市科普讲师团王荫平老师讲授的第一课《环境与健康》。

    “听课的大部分是老年人,这和我在其它社区讲课时的情况差不多。”王荫平说,他退休之后,几年来一直在各社区的科普大学讲课,他注意到,科普大学的学员绝大部分都是退休以后的老人,中年人都很少。

    对于这一情况,县东巷社区居委会主任张逢杰认为很正常。据他介绍,去年人口普查时,该社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加起来共有9000多人,18岁至50岁的居民共有5000多人,老人只约占十分之一。但是,在组织社区活动时,老人却是绝对主体,“不仅是科普大学,其他活动都差不多。”

    时间不对、形式单一 年轻人不“感冒”

    “现在就业、买房压力那么大,年轻人为了生计得上班。老人们多少有些退休金,所以有充裕的时间参加社区活动。”张逢杰认为,年轻人不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的原因,一个是社区平时在工作日搞的活动较多,此时年轻人都在上班,没有时间;另一个就是很多年轻人对于社区里的活动不是很感兴趣。

    对于张逢杰的观点,家住燕子山小区南区的张先生表示了认可。在某外企工作的张先生说,他很少参加社区活动,因为自己工作本来就很忙,有时周末还得加班,“有一点时间还想多睡会觉,谁还去参加社区活动啊。”

    除了时间不合适,年轻人对社区活动不“感冒”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社区组织的活动比较单一,和年轻人的爱好也不大一致。“社区里的活动不是艺术团就是秧歌队,根本没有几样是我们年轻人喜欢的。”家住解放东路一小区的赵小姐说,她很喜欢舞蹈,喜欢跳现代舞和街舞,而社区里的艺术团都是一帮老年人在跳团体舞,她对此根本不感兴趣。

    专家建议:加强公共活动场所建设

    “济南的现状不是年轻人缺乏文化活动,而是他们很少参加社区的活动。到健身俱乐部、电影院甚至KTV、酒吧里看看,这些地方的年轻人很多,而且活动的主要是年轻人。”对于社区活动难以吸引年轻人的情况,山东大学社会学专家高鉴国教授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社区没有让年轻人活动的合适场所、设施和活动形式;另一方面,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正处于学习及事业的上升期,自身文化活动的时间本来就少,与老年人、妇女儿童等人群相比,他们呆在社区内的时间短,对社区依赖性弱。

    “年轻人对继续教育、自我提升方面的文化休闲活动需求较多,虽然我国政策上提到要发展社区教育,实际上社区教育中针对年轻人的继续教育等活动普遍做得很少。”高鉴国认为,想吸引年轻人来社区参与社区活动,首先要加强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场所、设施设备的规划和建设,其次是更多地组织年轻人真正需求的、形式活泼多样的社区活动,“有资源、有组织,年轻人自然会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搞活动咋多是“老面孔”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