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打油史诗”
  • 2011年10月19日 作者:
  • 【PDF版】

    □李肇星

    “史诗”从四岁写起,是因为我一校友研究发现,中国幼儿开始有永恒记忆的年龄平均在四岁,我不太谦虚地把60多年前自己的智商定位在了平均水平。

    六十多年前,我只上过两年私塾的爷爷说,他最喜欢的中国古代诗人叫张打油,其代表作叫《咏雪》:“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我在北大西方语文系学习时,曾多次去偷听中文系的文学史课,但从未听到能确认或否定这段逸事的说法……失落之余,我也写点“打油诗”,供自己傻笑一番。有一年冬天在莫斯科国际机场见各种飞机身披厚雪,便半抄袭写道:“彩机身上白,白机身上肿……”

    昨天(2011年9月15日———编者注),我大约第十二次来访莫斯科,感慨时光飞逝,忆及童年少年趣事,积习难改,便在参加和主持中俄立法机构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之余写下十二首“打油史诗”。

    “史诗”从四岁写起,是因为我一校友研究发现,中国幼儿开始有永恒记忆的年龄平均在四岁,我不太谦虚地把60多年前自己的智商定位在了平均水平。

    四岁时的出生地王家村

    珠山披蓝纱,

    山东有我家。

    村西黑狗叫,

    村北摸河虾。

    (记忆中的村外大珠山呈蔚蓝色,顶天立地,南接黄海。)

    五岁时姥姥的瓦屋庄  荷塘泥巴最好玩,

    偶尔上屋觅雀蛋。

    揭瓦遇蝎逃遁急,

    窃喜姥姥没看见。

    (姥姥孤寡一人,对我最亲;不管我多皮,她从未动我一指头。)

    六岁下地劳动  爷爷为师驴为友,

    驴老拉犁我点豆。

    腰痛腰酸不能说,

    小孩无腰只有手。

    (我敬畏爷爷。他会种田,会武功,会针灸,还一贯“正确”。他指示我大小便要到自己家地里,称“肥水不流外人田”。我播种花生久了喊腰痛。他说小孩子哪有腰!等干完活又说:可以把腰直起来了。)

    七岁《三字经》  妈妈奶奶忙做饭,

    爸爸在外难得见。

    爷爷读过《三字经》,

    天天教我“性本善”。

    (我是爷爷的第一个孙子,他给我起的乳名为“初儿”,意在引出第二、第三孙,但终未遂。《三字经》的头两行为“人之初,性本善”。

    八岁才上学  三村共建一小学,

    冬日上课自带火。

    练字就在地上划,

    作业就用石笔做。

    (我八周岁时,以贫穷出名的王家村、瓦屋村、小井村合力建成有史以来第一所四年制初级小学。冬天冷,学生上课自带小木炭火炉烤手。纸贵,学生用木棒在院子里的沙土地上练字,用石笔在石板上写作业。)

    九岁红  这年十月最快乐,

    一日成立新中国。

    做梦也戴红领巾,

    高唱“时刻准备着”。

    (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我成为第一批“红领巾”之一,最难忘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队歌和队训“时刻准备着”。)

    十岁涉外事  初步政策满街喊,

    抗议美帝侵朝鲜。

    割草卖得五分钱,

    飞机大炮我捐献。

    (1950年我们下课后割驴草卖给村里农民的互助组,把钱捐给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可爱的人。)

    十一岁上高级小学  为上高小去县城,

    早晚十里徒步行。

    大河发水爷爷扶,

    城乡老师都多情。

    (那个年代我家乡把小学五、六年级叫“高级小学”,高小毕业就叫知识青年,我听过当时山东先进女知青徐建春关于不忘本、注重联系群众的报告。首次见到青岛的老师很激动,后来发现他们和乡下老师一样善良亲切。)

    十二岁任少儿队(现称少先队)副大队长  臂上三道杠,

    不怕进考场。

    提前交试卷,

    院里弹球忙。

    (我在县城王戈庄小学当过副大队长,正大队长为后来参加空军的卢振城同学,他、我都戴三道红杠。我爱的功课是算术、语文,成绩最佳的体育项目是弹玻璃球。学校没有正规体育设施。)

    十三岁志在远方  远上初中胶州湾,

    突觉天近海不宽。

    玉米窝头吃得香,

    榜样卓娅在苏联。

    (胶南首所中学最初建在胶州湾畔红石崖乡。学校伙食比当地老乡的强多了———玉米窝头管饱,每学期还有两顿白面馒头。我初一第一个星期读了两本苏联红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十四岁的平常日子  眷恋篮球场,

    崇拜图书馆。

    球大玩不够,

    小说读不完……

    (我曾为班里男篮前锋8号,常败常战,不胜不歇。我也偏爱阅览室。班干部多为女生,她们说我参加集体劳动卖力,上课从不迟到,比较谦虚,但不太靠拢班领导,开会发言不积极,政治上有“中游思想”。)

    十五岁天可怜见老少年  酷爱代数想当兵,

    喜读鲁迅朱自清。

    作文发表大上海,

    羡慕信封能远行。

    (我喜欢解趣味代数题。当时听说当炮兵、水兵要数学好。我曾先后报考海军、空军,均差点儿录取。我初三一篇作文发表在上海《少年文艺》,稿酬十元都给了娘。娘喜出望外,留下一半。用另五元,我第一次给自己买了一双回力球鞋和一件化学纽扣装,以前是穿娘用布条簇成传统扣子的上衣。经潘明玉老师讲解,我特爱鲁迅的短篇小说《药》和朱自清的短篇散文《背影》。满十五岁半时,我摘下红领巾,但内心并未退队,红旗的一角永远与我同在。新千年我年满70岁又多次戴上红领巾过队日,最近三次是今年夏秋在湖南衡阳、山东安丘、四川乐至由邦国同志题写校名的“红军小学”。同学们说我行的队礼大体达标。我说“在祖国面前永远是孩子,在知识面前永远是学生”,他们快乐认同。他们给我佩带的红领巾,我暂为孙女李佳馨珍藏。我还胡思乱想:如果干部、群众都像少先队员一样纯洁,像革命先辈一样坚强,我们的队伍肯定战无不胜……)

    2011年9月16日自莫斯科飞明斯克途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打油史诗”
和为贵,人为本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