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旅行,文明间的对话
  • 2011年10月19日 作者:
  • 【PDF版】

    □张明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人们在向往远方的驱使下,怀着对异地的憧憬,不知不觉迈出了旅行的第一步,从此便一发不可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旅行中可以遇到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获知前所未有的人生感悟。从事旅游这些年,我越发感觉到,旅游其实也是一种文明间的碰撞与对话。

    10年前,我走在德国的大街上,看到马路两边停满了车,很是诧异。为什么不把车停在自家院里呢?10年后的今天,济南的大街小巷也停满了车,我才恍然大悟:这是时代的发展,我们用了10年的时间,可供停车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别人走过的路,我们终将会走。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也要不甘落后啊。

    最近嘉华国旅要做泰国包机,泰国一家大型旅行社的总经理来和我们洽谈。这位老总是个华侨,经常来往于中泰两国之间,在谈到近期来中国的感受时,她说,中国经济发展了,但有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没有同步,许多人的心态多了些浮躁。来济南打出租车,车刚停在自己面前还没来得及开门,旁边一个人便冲过来拉开车门上了车,美其名曰“我是跑过来的”,看着出租车搭着这位客人扬长而去,让她很是无奈。她说,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物质文明的大厦,需要精神文明的支柱来支撑,谦逊、礼让、尊重等等一些最基本的待人之礼一定不能丢。

    外出旅游讲究一个入乡随俗,但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例如在饮食文化上,中西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人吃饭,讲究要慢慢地、安静地吃,有时需要一点淡淡的背景音乐,听到的只有刀叉与瓷盘清脆的碰击声,而且吃饭少有交谈,如有交谈也都非常小声。我们许多人则不然,吃饭讲究要热闹,特别是一群人围桌而坐,讲究觥筹交错,遇婚庆或开业大典还要播放唢呐之类节奏欢快的音乐,甚至还要燃放鞭炮,否则就不算火爆。中西方习俗不同,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到了人家那里,就应该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去欧洲旅游导游会提醒我们,吃饭时小声说话,喝汤时不要“呼噜噜”乱响,可是有些人还是转眼就忘,一拿筷子就哇里哇啦的大声讲话,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眼神。旅行就是这样,两个文明交汇、碰撞,别人的文明做法,我们应当学习。

    美好的东西都有相通的地方,旅行与恋爱也有某种关联,在旅行中你所获知的乐趣可能同恋爱一样有着热烈的情感,这份记忆忠诚可靠地印在脑海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你。很久之前看过这么一段话,走很多的路,你自己就成了山;流很多的汗,你自己便成了河;晒很多阳光,你便有了稻谷的姿态。愿朋友们能从旅行中获得应有的乐趣,在与美景同行时,能与文明对话,你便是幸福的。(作者为嘉华文化国旅董事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济南国信短线游受追捧
旅行,文明间的对话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