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最近几日“小悦悦惨遭两车碾压,十余路人漠视,直到拾荒人伸出援手”这则新闻备受国内媒体关注。不幸的是,小悦悦已被医院宣布脑死亡。但是一看到现场视频里,十余名路人的漠然之态,就让人感到一股莫名的悲愤。
就在几天前的临沂,杨女士与其三岁的儿子遭遇车祸,杨女士被车辆撞伤晕倒在路边,肇事车辆司机视躺在路边的母子于不顾选择逃逸,幸遇好心的路人出手相救。
对身受重伤危在旦夕的女子冷眼袖手,丢下昏迷的伤者和坐在路边大哭的孩子不管,确实让人心寒,这不单是法律不能容忍的行为,也是我们社会道德所唾弃的行为。
在当下,“对受伤者选择冷眼旁观”或许已不是个别现象。道德滑坡怎么办,是明哲保身,自扫门前雪,还是身体力行,从我做起,勇敢地扶起倒地老人,需要帮助的小孩,而且相信他们会将心比心地回以善意的一笑和诚意的一谢,这不应当是一个值得犹豫的选择。人与人之间,就是从相信开始,从互信到互助,最后走到互利。
这位路过不留名的好心人,让我们再次看到人性的温暖与善良,让我们明白扶危救困并未被冷眼旁观所淹没。这位好心人不单扶起了一位昏迷在路边的伤者,更扶起了一份社会公德,扶起了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路遇伤残弱者,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助人一把,看似微不足道,却胜似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他人无助的心。
本报记者 郇恒吉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