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平是保障房制度的“地基”
  • 2011年10月28日 作者:
  • 【PDF版】

    公平合理的保障房供给,正可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既能使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又为想要改善居住条件的中高收入者让出了商品房资源。

    □本报评论员 崔滨  在27日人大常委会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专题询问会上,保障房工作中的公平问题,成为本次询问的焦点。作为政府用公共资源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带有福利性质的住房,公平分配是保障房不容跨越的底线;更重要的是,对于充斥着不公和私欲的房地产市场,保障房的公平是促进整个产业公平的基石。

    随着199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向商品化、货币化,如何保证困难群体和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一直是房地产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但由于多年来国家对于保障房建设的整体考虑不够,使得目前保障房建设和分配中存在一些制度上的欠缺,譬如可以进入商品房市场交易的经适房、廉租房中的租售界限模糊以及开着宝马买经适房的资格审查不严。

    正是这些制度上的漏洞和分配执行中的舞弊,使得在房价畸高下存在巨大增值潜力的保障房,成为少数人寻租和牟取私利的灰色地带。而作为专门针对特殊群体建设的保障房,如何确保弱势群体的利益不被侵占、实现公平分配,成为保障房工作中最为重要且敏感的问题。

    因此,正如在此次询问会上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强调的,保障房公平问题是非常严肃的问题,要实现这一公平,首先要做到有充分的保障房资源覆盖目标群体;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房的房型、分配机制和流通机制,杜绝滋生腐败的温床。

    在房地产业业已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经济的最大问题时,这次专题询问会,让不堪高房价重负的居民看到了政府对整顿房地产业的决心。要知道,如今已不只是保障房领域,在整个房地产市场都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一些人利用手中的金钱或权力,囤积炒作,把原本用来服务民生的房地产市场,变成满足私利的名利场。

    房地产市场20余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单独依靠政府或市场,无法解决全社会的居住需求,必须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而公平合理的保障房供给,正可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既能使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又为想要改善居住条件的中高收入者让出了商品房资源。

    在眼下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控的关键时期,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完善公平分配机制,对于促进房价整体下降回归合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稳定意义,希望此次询问会能够让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公平来得更快一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预约挂号应宣传先行
实行汽车“三包”亟须破解“鉴定难”
公平是保障房制度的“地基”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