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人眼中的傻子 驴友心中的英雄
草根救援队的酸甜苦辣
  • 2011年10月28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孟艳 姜萌

    翻山越岭、探洞、痕迹追踪,救人于危难时刻,这是救援队队员们的工作写照。近年来,随着驴友队伍的扩大,野外遇险的情况也频频发生。而在这些险情发生时,人们常常都能从媒体上看到救援志愿者的身影,可谓英勇十足,可现实中,这群搭上工作时间、自掏腰包、不顾安危去救人的英雄却被家人称为傻子。

    自掏腰包救援只为“爱好”

    他们因为对无线电的热爱走到了一起,又因2004年印尼海啸时一名女无线电爱好者通过电波发出求救信息获救,开始了无偿救援工作。青岛很多喜欢登山的“驴友”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被家人和朋友称为“傻子”。他们就是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从开始只有三、四个成员发展到现在的近三百人,救人不求回报,只是成员们的一种“爱好”。

    10月19日,蓝天救援队的40名成员在崂山王哥庄搜寻了一天半,救了一名上山采蘑菇的妇女。近两天的搜救,不仅让队员们体力不支,而且一位韩姓队员还受了伤,到现在行走不方便。“家属提供的信息很少,我们只知道失踪女士的穿着,她上山的路线不清楚,搜救的难度很大。”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延照说,山上的灌木丛很密,脚下高低不平,队员只好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走。从中午12时到下午3时许,一组救援队员找到了梁女士的失踪地,却未见其人。大本营的志愿者马上根据地图,指挥两组救援队员展开搜索。搜索持续到了晚间,很多队员体力不支,由于天黑路难辨,一位姓韩的队员崴到了脚踝,经过片刻修整,确定没有大碍又继续开始救援,搜救持续到了凌晨2时,一无所获的救援队只好撤下来。第二天,第二批救援队员又一次坚持上山,终于在下午2时找到了失踪的梁女士。蓝天救援队的“英雄”身影又出现在岛城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但同时也出现不少疑问的声音。

    “救了人,人家给你钱吗?”“不给。”

    “那政府给你们钱吗?”“也不给。”

    “那你们花了时间,搭上自己的钱,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素不相识的人,这不是傻子吗?”

    这段对话,几乎发生在每一个蓝天救援队队员和家人朋友之间,而且社会上不少人都认为,他们不可能是无偿救人的。李延照告诉记者,不少救援队人员面临着社会和家人给的双重压力。救援队近300名成员来自青岛的各行各业,既有送水工人、退伍军人,也有来自医疗、教育、1T行业的

    精英。每一次救援活动,成员们都要向领导请假,耽误工作不说,还给同事留下了“经常缺勤”的印象。

    那么,救援队靠什么坚持下来,还吸纳这么多队员?李延照介绍,他们救人不图钱,不图名,只因为救人是他和所有成员的爱好。“有人爱好抽烟,有人爱好喝酒,救人就是我们特殊的爱好。”李延照说。

    一根救援绳索顶一月工资

    李延照告诉记者,青岛市红十字会有时会无偿给他们一些装备的支援,但大部分的救援装备都需成员自掏腰包。绳索、担架、急救箱等装备都是最基础的,这些需要花费四、五万元,而且,设备都有寿命,不能无限期使用,平均每四次救援就要淘汰一批设备。

    拿一根普通绳索来说,市场价24元/米,一根50米的绳就是1200元。“救援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我们要对遇险者和成员的生命负责任,因此绳子也定期更换。”李延照说。他原来是一名送水工,月工资2000元,现在进了社区居委会工作,一个月1200元工资,刚好买一根绳索。由于自己工资不高,还要经常垫付救援费用,家里的支出主要靠妻子的收入。

    救援队最近一次救人,也就是10月19日在崂山救下因采蘑菇迷路的妇女,路费、燃油费都是成员自费。为了给救援多争取时间,很多在市区工作的成员都要打车到位于城阳区的队部集合,每人的打车费至少三五十元。而赶去救援需要出动车辆,燃油费又成了救援消耗的“大头”。

    另外,救援队员还有个人损失。比如,员工缺勤和请假都要扣工资,成员请一天假要被扣50元到100元不等,而每次救援,最少也要出动十几个成员。“很多单位都有满勤奖,我们的成员根本和这个奖无缘。”李延照无奈地说,平均下来每次救人成本大约500元左右。

    自2009年救援队成立至今,已经救了200余人,按照每次救援成本500元钱计算,救援队已经花去近10万元。李延照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有钱用不了,才闲着没事去救人,背后的心酸无人知晓。

    爱心企业

    雪中送炭捐赠6万元

    谈到怎样克服缺少资金的难题,李延照也是一筹莫展。他告诉记者,很多国外的的志愿者组织都有企业为他们提供赞助,志愿队就给捐助企业冠名,比如叫“某某某企业救援队”。起初,蓝天救援队也有这个想法,也有几家爱心企业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但经过救援队全体成员慎重的商议,决定放弃冠名这条道路。

    因为他们了解到,企业的援助不仅仅是针对团队,还要赞助到个人,赞助到每一个成员的装备。但每人获赠的装备又不尽相同,若这次的救援任务需要用到A的装备,但A却不能到达救援现场,B可以赶去现场,却没有这个设备。长此以往,因为装备问题而使成员之间产生隔阂,就违背了蓝天救援队团结一致、奉献爱心的宗旨。

    但是,通过长期的无偿救援,蓝天救援队的光辉形象已经深入到很多人心中,不少爱心市民、企业不要求回报,给他们提供援助。目前蓝天救援队队部所在的一间70平米的房间,是该处汽修厂老板免费提供。近日,一家即墨的企业联系了青岛市红十字会,拿出6万元指定要捐给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并不要求冠名。

    李延照称,有了这笔资金,救援队一直渴望的地震等重大灾害时使用的破拆设备、潜水设备都可以购买了。另外,每个周末的照常训练和去其他城市交流、实战演练的钱就都有了。这笔钱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他们一定会把资金的使用清单都列出来,一份挂在队部的办公室里,一份呈交给这个爱心企业。

    据悉,10月28日至30日,山东蓝天救援联盟将在济南集结全省12支蓝天救援队,进行实战演练。对于这次实战演练,李延照充满了信心,演练不仅考验救援队的专业本领,还会增强救援队实力,将演练学到的东西用到平时救援活动中去,青岛蓝天救援队将会更加专业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去。 (本文图片均由蓝天救援队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根救援队的酸甜苦辣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