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省滨海公安局——
光辉历程 神圣使命
为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发展建设再立新功
  • 2011年10月28日 作者:
  • 【PDF版】

    当前,油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和谐稳定的局面不断巩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公安工作具备诸多有利因素。滨海各级公安机关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为纪念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而撰写的《弘扬光荣传统,创造百年辉煌》重要文章,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增强公安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为胜利油田及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建设保驾护航。

    1961年4月16日,石油部华北勘探处32120钻井队在山东东营境内所打的华8井喷出工业油流,日产8.1吨,宣告胜利油田发现。50年来,胜利油田共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亿吨、生产原油10亿吨、上缴利税6000亿元,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根据油田生产建设的需要,1977年成立了胜利油田公安处。

    2000年1月,经公安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原胜利油田公安处更名为山东省滨海公安局,纳入国家公安编制序列,成为省公安厅的直属局,接受省公安厅和管理局党委双重领导,行使地市级公安机关职权,专门负责胜利油田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的治安保卫工作。

    滨海公安局下设基地、河滨、海滨、滨东、滨南、滨西、滨北、临盘等8个公安分局、43个派出所,现有正式民警1175名。同时,滨海公安局与胜利油区保卫处实行一体化管理,现有专职保卫(护卫、消防)队伍350个1.3万余人。多年以来,全局广大民警和保卫干部,艰苦创业,创新发展,把热血和汗水抛洒在了胜利油田这片热土,把青春和梦想驻留在了黄河三角洲,谱写了一曲曲“人民公安为人民”感天动地的壮美篇章。滨海公安局先后获得“全省市级优秀公安局”、“全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以陈重道、王展华、李新安等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群体和个人。

    ◎ 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首要职责,有效巩固油田

    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高度重视情报信息工作和对敌斗争,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各项维稳工作机制,依法稳妥处置上千起因生产建设、医患纠纷、家属诉求、企业改制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功处置影响大、涉及人数多的涉稳专案和舆情事件近百起,维护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安保任务,以及胡锦涛、江泽民、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胜利油田的重大警卫任务,确保了万无一失。

    ◎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有力保障油田生产建设和职工群众安居乐业

    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一系列专项行动,累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5万余起,其中油区刑事案件3.6万余起,依法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3.8万余名,为油田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亿元。特别是命案破案率连续多年保持100%。今年5月26日全国“清网行动”开展以来,滨海公安局以命案、盗抢油田物资、盗抢原油等重大案件在逃人员为缉捕重点,全警联动,集群会战,合力追逃,鏖战4个多月,抓获“清网行动”前网上逃犯175名,其中涉油逃犯133名,带破一大批涉油案件,油田社会治安秩序、油区生产秩序进一步好转,职工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胜利油田油区生产经营秩序良好,前三季度生产原油2045.62万吨,同比增加1.27万吨。

    ◎ 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积极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把维护企业安全、促进和谐发展作为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做好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安保工作,出台“服务油田生产方便职工群众14条措施”,建立“滨海公安服务在线”,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服务,推动了油田生产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坚持严管重治,加大对枪支弹药、爆危物品、重要部位和场所的管控力度,确保了油田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火灾、爆炸等责任事故,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全环境,广大企业、职工群众对公安保卫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 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增强公安保卫工作实力和发展后劲

    累计投入资金2亿余元,新建了滨海看守所和10余个基层所队,新增一大批警用车辆及器材,“三基”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在油区不断完善采油队巡井、护卫队巡护、派出所巡防相结合的防控机制,在社区总结推广“五位一体”的防范经验,构筑起符合油区特点的治安防控格局。在

    全局建立灵敏高效的现代化指挥调度中心,“110”、“119”两台合一全面建成,累计接处警19万余次,救助危困群众1.7万余人次。警综、情报信息等“六大平台”建设应用工作整体推进,重要情报信息搜集率和预警率均达到100%,运用信息化手段破获刑事案件比例达到80%以上。

    ◎ 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

    提升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强化常态长效的执法主体建设,民警法治观念、法律素质和执法能力明显增强。制定出台20余项规章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全警的公安执法标准规范体系。健全标本兼治的执法管理体系,强力推进执法场所功能区建设,为一线实战单位配备专兼职法制员和法制督导员,把牢了执法安全阀门。大力推行公开透明的执法方式,坚持执法办案公开化、调解优先化、执法监督社会化,积极打造滨海公安特色的执法品牌,全局多年无国家赔偿、无冤假错案、无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行政复议维持率为100%,有力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 大力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保卫队伍

    坚持政治建警,先后开展三项教育、“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广大民警、保卫干部的忠诚意识和民本理念进一步打牢。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2011年全局有358名民警在科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中走上了领导岗位。坚持从严治警,积极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等专项治理活动,队伍的违纪违法问题明显减少。坚持从优待警,不断完善休假疗养、健康查体等制度,积极解决住房、两地分居、加班补贴等实际问题,极大激发广大民警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

    维护油田和谐稳定

    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打好“清网行动”百日攻坚战,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涉枪涉爆犯罪和“两抢一盗”等侵财犯罪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力推进以油区防控网、街面和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和虚拟社会防控网为重点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区域警务合作机制,不断增强驾驭复杂社会治安局势、建设平安油田的能力。◎ 更加注重固本强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四大

    建设”和“五项工程”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努力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安执法的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制度化。要认真抓好“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和“六小警务”工作,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密切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公安保卫事业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 保持发扬优良传统,持之以恒地抓好公安保卫队伍建设  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以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坚持执法为民、树立良好警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不断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民警职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一支健康、稳定、充满活力的公安保卫队伍。

    ◎ 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着眼于加快实施“黄、蓝”两区发展战略,强化服务、保障等措施。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切实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为东营市和油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坚持从职工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不断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措施,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本报记者 顾松 本报通讯员 卢明 隋江涛 卜祥敏 徐建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辉历程 神圣使命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