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存、继承、发扬,文化不寂寞
第七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综述
  • 2011年10月28日 作者:
  • 【PDF版】

    正当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改革做出重大战略部署之际,10月16日至23日,为期一周的“文化强省看山东———第七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团圆满落幕。以文化的名义,本报记者第一次以贴地行走的方式,在济南、泰安、临沂、潍坊和青岛五市逗留与观察。

    一路走来,感受到文化强省中文化强市带来的震撼。这种震撼并不只是自豪,更多的是赞叹:泉水文化、泰山文化、红色文化、史前文化、民俗文化在这些城市中完整保存下来,并获得近乎完美的继承和发展。

    民俗文化,

    要的就是这股“土味儿”

    16日,泉城之夜。大明湖畔的明湖居座无虚席。融入了时尚元素的山东快书《武松打虎》先声夺人,夸张的骑虎动作,有别于传统段子的都市幽默感融入其中,姚明的名字甚至也出现在武二视野中,这是“文化强省看山东———第七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的开场白。

    经典片段与现代形式的嫁接,将浓浓的山东文化“土味儿”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这个经营性的剧场中,拉开了《老残游记》里“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泉城文化序幕。而像济南曲艺团这样的文艺团体和他们表演的传统剧目,在山东早就不鲜见。

    比如,高密茂腔。“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台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曾有民谣这样形容胶东人对于茂腔的痴迷,在刚刚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不久,就被推向了市场。

    回首看临沂。我们也有传统剧目柳琴戏,同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临沂人从保护传承出发,对市、县3个柳琴剧团由原来的财政差额补贴改为全额拨款,保留了事业性质。柳琴剧目《王祥卧鱼》获得了国家级大奖。

    群众文化,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2日,城阳百姓乐园。一群下了钢琴课的小姑娘与家长谈笑风生,分享一天收获的喜悦。舞蹈教室,十几个穿着修身舞蹈服的老太太舞步轻盈,一大大、二大大、三大大……自己喊着节拍,拍着手,轻轻摆动。前排的几位还对着记者的镜头微笑。

    几层楼走下来,发现百姓乐园里每一个市民都自得其乐。这种从容的背后,其实是市民对一个城市群众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文化发展的目的,不正是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么?

    这不禁让人想到前不久开“门”的临沂市文化广场。在风景旖旎的景观湖上,巨大的钢结构连廊横架在两座高楼之间,重达4300吨,跨度106米,为全国之最。这个工程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的文化广场,将临沂市工人文化宫、老干部活动中心、群众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五大功能集于一身,将成为北城新区新亮点、新名片。

    今年年底前,“门”内的“星期八小镇”、免费音美书画班和老年人活动中心也将陆续开放。这一消息见诸报端后,不少市民致电本报,询问文化广场各项具体功能,是不是都免费、娱乐时间怎么安排……在电话这头,就能感受到临沂市民对临沂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期待。未来,在文化广场里,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笑意吟吟的满足指日可待。

    创意文化,

    以科技的名义延展文脉

    坐在木质的吧凳上,点一杯拿铁,一抬头就看到窗外熟铁雕花的围栏,收近目光,所及之处是满墙或风景旖旎或美艳动人的油画。这是潍坊的坊茨小镇———一片废弃的德式建筑群得到创意头脑风暴滋润并付诸实现的一角。  在长达百年的历史中,这里曾经遍布着侵略者的足迹,也一度在时代的变迁中遭遇废弃。但是这座城市里有着创意理想的年轻人,发挥创意的力量,把昔日的火车站变成未来的胶济铁路博物馆,众多德式建筑群将成为国内油画家的创作基地,百年的老房、街巷将成为婚纱摄影、电视电影的拍摄地。正如同行的媒体同行所感慨的:“这不是一个城市的妄想,这是潍坊人的童话。”

    这一点,无论是红色沂蒙,还是文化之城,临沂从不缺乏。

    临沂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奇迹。从拍摄《沂蒙六姐妹》、《沂蒙》,到在全市规划建设13个文化产业园区、11个文化产业基地和“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的红色文化聚集区,不过短短四五年之间,就演绎成文化发展成产业的范本。

    在2005年或更早之前,拍影视剧、拍电影对于临沂人来说,还是电视上的事。而现在,马牧池、临沂国际影视城等拍摄基地附近的村民都当上了群众演员,他们站在摄像机镜头前早已不再害羞,而是从容跟享受。

    如果说,继承和保存东夷文化、书法文化、红色文化,是守住我们的城市文脉,那么创意注入文化发展,就是以现代技术的力量延展文脉。

    本报记者 刘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存、继承、发扬,文化不寂寞
电影《21岁派对》临沂取景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