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家暴
潍坊,那些欲说还休的夫妻“战事”
  • 2011年10月28日 作者:
  • 【PDF版】

    主笔 韩杰杰

    李阳家暴事件,过去一月多,仍余音未了。这次事件,也让家庭暴力这一沉重古老的话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公众炮轰李阳的同时,也开始了更深刻的反思,在中国,家庭暴力事件屡禁不止,但大多数受害者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选择了隐忍,甚至以暴除暴,这也导致了更多悲剧的发生。

    作为一个外国人,李阳的妻子大胆的露出自己的“伤疤”,用行动表明了自己反抗的态度,但让人遗憾的是,在中国,许多受害者对这种方式避而不用。

    中国式家暴该如何终结,这也成为越多人开始反思的问题。

    一再复制的不幸

    10月21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发布,调查显示,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确表示遭受过配偶殴打的比例为5.5%。

    36岁的李艳(化名)就曾是上述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这个留着利落短发的女人,眼角有着几道深深的皱纹,比同龄人更显老态。她说,这是12年的婚姻给她留下的痕迹。

    16年前,怀着对城市的向往,她从青州一个山沟投奔了潍坊的亲戚,并开始打工。1年后,经亲戚介绍,她认识了是城里人的前夫。前夫不仅有非农业户口,还是一名端着“铁饭碗”的工人,家里人都说她好福气。24岁,她步入了婚姻。

    恋爱期间,李艳前夫喜欢打抱不平,有时她劝阻几句,便会惹他怒目相向,她当时认为这是前夫“讲义气”和“大男子主义”。

    婚后,这份“讲义气”,却一再以拳头的形式,朝她身上招呼。有时是前夫在外面受了气,有时是前夫喝多了酒,有时候是毫无理由。记得一次,她跟邻居发生了口角,丈夫知道后二话没说,就对她又打又骂,四邻都过来劝架,最后她的头缝了3针。每次挨打,丈夫都不准她跟家里人说,要不还打她。

    家人多少知道她挨打,却总宽慰她“忍忍”。结婚8年时,她曾铁了心要离婚,但是挨不住劝,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她还要考虑没成年的孩子,尽管对前夫已经没有了感情。

    今年春节,醉酒的前夫在外跟人打架,将人打进了医院,她悄悄去医院跟人“赔了不是”,被前夫知道,又是一顿拳打脚踢。这次,忍无可忍的她终于下定决心离婚,求助妇联,报警、离婚。

    如今,李艳带着女儿生活。没有预想中人们对离婚女人的偏见,她生活比以前更舒心。“早知这样,我早离了”,说罢,她展开了笑颜。

    嘘,还要体面生活

    其实,像李艳一样,对家暴一忍再忍,甚至一忍终生的还有不少人。她们或是考虑面子,或是考虑孩子,或是考虑日后的生计,最终依附在配偶身上。

    2008年8月,潍坊家庭暴力致伤鉴定中心、诊治中心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揭牌成立,这意味着妇女遭受家庭暴力伤害有了专门鉴定机构。然而,时至今日,这个中心只为20多个家暴受害者做过致伤鉴定。尽管每年都有不少人前来咨询,但是约90%的人都没有走到出鉴定的书的那一步。

    “有的被打得挺惨,”该中心刘医生说,经他手的咨询和鉴定,无一例外全是女性。有的被打的鼻梁骨折、眶壁骨折,有的甚至被弄的脊椎骨折。当然,更多的是皮肉伤,这些是难以进行伤情鉴定的。很多人,来中心求助,仅仅是向人吐露心中的委屈,吐完委屈,就回家继续过日子。据他了解,很多人选择隐藏家暴事实,是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思想,有的则是没有经济能力,不得不继续依附对方。

    而更多人顾忌的还是孩子。但这种牺牲,也不一定有价值。

    23岁的小张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父母感情不和,是她小时候就有的认知。她说,现在她听见别人大声吵架,都觉得心理发慌,很害怕,现在别人给她介绍对象,她第一个要求就是脾气要好,不能打人。记忆中,母亲时不时会被父亲打,有时候,父亲还拿起扫帚往母亲身上打。她心里有阴影。记得13岁的时候,因为哥哥成绩太差,父亲打哥哥,母亲就上去拉,父亲便连母亲一起打,最后哥哥死不认输,父亲竟然拿起了菜刀吓唬。她晚上一个人走在没有路灯的小路上,哭着找姑姑帮忙。而现在,那时的阴影依然存在。

    起先,她只觉得害怕,后来就生了恨,恨母亲懦弱,也恨父亲残忍。“离异的家庭不一定幸福,但勉强维持的家庭一定不幸福”。

    以生命为代价

    在潍坊,因对家暴忍无可忍,最终酿祸的并不是没有先例。受一些传统思想影响,以沉默隐忍暴力,以分手离开暴力,以暴力消除暴力,以生命结束暴力,成了很多人解决暴力问题的方式。

    2008年寒亭区就发生了一件难忍家庭暴力,儿子跟母亲捂死生父的事情。小刘父亲脾气暴躁,长期对小刘和母亲进行殴打,刘母曾不忍家暴,选择自杀,而小刘则受够了这样的生活,想出家,并办了皈依证。10月的一天,小刘父亲又对母亲进行殴打,忍无可忍的小刘为帮母亲跟父亲厮打在一起,最终受父亲“今天不是你们死就是我死”的刺激,俩人控制住刘父并轮流掐刘父的脖子,后害怕其乱喊乱叫,又用大衣捂住刘父的嘴,致使刘父窒息死亡。作案后,小刘逃离现场,随后母亲在现场喝农药自杀。再后来,小刘被判刑。

    “家暴不仅与父母有关,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心理咨询师林子欣说,很多研究表明,家暴是造成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为避免家暴引发的悲剧,早在2006年,高密便出台《关于构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社会综合干预机制的意见》,大力构建反家暴防线。其通过对存在暴力倾向的家庭做好调查摸底,用向居民发放“告知单”、“救助卡”的方式救助受害人。而其他地方,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或是与110联动,或是设立援助热线,救助中心。

    不过,目前而言,相关体系还不完善。林子欣说,在认识上,很多人认为只有殴打才算家暴,其实还包括经济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有的人想举报,但是因为家暴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举证困难,导致不易维权。社会想对受暴人施救,但又因为是“家务事”,不好插手。她介绍,在部分国家,家暴并非只是自家事,居民发现邻居家里有暴力行为,就可以报警,医护人员处理受暴人伤口时,也可报警处理。有的地方还设有专门的家庭暴力法庭。好的防止家暴的做法,都可以借鉴。

    敢向家暴说“不”

    据了解,为打造更完善的保护网,《潍坊市妇女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完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按规划,潍坊将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家庭暴力预防、制止、救助一体化工作机制,推动实现家庭暴力报警服务全覆盖。在市级救助站还将设立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中心,在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庇护所。

    而对个人来说,加强自我保护、维权最为重要。在奎文区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站,负责援助工作的潍州律师事务所方强律师说,家暴作为诱因引发离婚官司的比例约在3%-5%。从现状来看,家暴受害者在维权方面,有一些积极的变化,如遭受暴力后前来咨询的人在增多,寻求解决之道的人在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以暴制暴,而是通过收集证据、起诉来解决。

    山东诚公律师事务所董学明律师说,因家暴走到打离婚官司这一步,受害者最好做好取证工作。从现有法律来看,如果遭受家暴,市民首先要报警,出警记录会记下当时的情况,有据可查,同时由公安机关出具伤残鉴定书,需要就诊的,还要留好门诊和住院病历。这样,一旦打离婚官司,受害者可以要求一定数额的精神赔偿金。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家暴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