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君
晚秋似乎总令人怅惘,要不一幅《弟弟要睡了》的照片,怎么会在瞬间打湿所有人的眼睛。
在定格的画面中,一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龙张欢带着弟弟,一边听课,一边哄着怀里闹困的弟弟。感动、心酸、揪心,舆论如大潮般涌动,小女孩能听到吗?有人说,没有人能还龙张欢一个美好的童年了。那个沉重的老话题又被重新提起,一些曾经“依依墟里烟”的村庄,只剩下老弱妇孺的孤独背影,老无所依,幼无所靠,小小的龙张欢,再次触动的是转型期社会的一大痛点。
用制度关爱纾解“空心化”之痛。事实上,社会各方一直在努力。近年来,从政府到民间,不断有免费午餐、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等举措和设想。日前,国务院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600万特困地区学生每人每日补助营养餐费3元,这给许多留守儿童带来了福音。
有评论说:“贫困学生餐补,从民间到了庙堂”,期待孩子们过得快快乐乐,更期待这顿免费午餐不要成了地方财政的唐僧肉。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快乐。绿领巾风波刚平,包头一所中学的红校服又惹来争议。其实类似的标签还有很多,一道杠、两道杠、三道杠甚至更多道杠,还有三好学生、特优生。我们一方面喊着要让孩子“做最出色的自己”,一方面却给孩子做了太多的差异化标记,仔细想想,这究竟是教育还是教唆?教育是种树不是种田,需要等待几年甚至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可现在的少数教育工作者,还有这种耐心吗?
楼市,终于让人在快丧失耐心的时候,出现了一丝松动。三年前在深圳的退房风潮,又在上海等地刮起,不过这次似乎来得更凶。在人们的议论中,有几个词一直在闪烁:房闹、开发商导演、契约精神、楼市拐点,最后都归结为一个“博弈”。当炒房团“挥手自兹去”,银行业和开发商就开始了“萧萧班马鸣”,于是有人说“房地产调控过于严厉”,一种声音响起来:取消限购。
透过所有的纷扰和各方深度博弈,大家可以看到,只要土地财政一天不变,楼市的泡沫就不会凭空被击破,那些降价潮释放出的,或许只是个烟幕弹。尽管如此,老百姓还是在欢呼:房价使劲降吧,天不会塌下来的。
无疑,“北上广”的房子是最贵的。上周,“逃回北上广”又掀起了一轮热议。一年前,回到二三线城市老家的那些人,很多又卷起铺盖逃回北上广,真验证了“人生处处是围城”的论断。为何当初逃离北上广?房子贵、交通难、生活烦,钱不够花;为何逃回北上广?小地方往往更讲等级关系、人情关系,而大城市往往更加开放,相对公平。《人民日报》概括为一句话:小地方“拼爹”,大地方“拼钱”。
有一种声音弥足珍贵。逃回北上广,这种路径选择实际上折射出巨大的社会变化,即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里,办事靠关系,人们信奉“熟人好办事”,潜规则比规则管用,公平往往被蚕食……而在陌生人社会里,我们的健康、生活以及财富,受到我们从未而且可能永远不会谋面的人支配,按照美国法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的话说,就是“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或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陌生人建筑我们的房子……我们的生命掌握在陌生人手中。”
不禁又想起了令人心痛的小悦悦和那些陌生人,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进入充满温情和信任感的陌生人社会?
回顾过去的一周,国考报名结束了,“限娱令”开始了,有人称“玩够了闹够了,该上课了”,而制造了“潘币”的潘石屹是否也该限制一下过度的娱乐精神?在我们身边,割肾的话题让人毛骨悚然;济南、青岛、淄博的蔬菜直销点则在冬天到来之前温暖着菜农和市民的心。
冬天很快就到了,春天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