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心目中,图书馆都是借阅纸质图书,可有些图书馆却别出心裁地外借活人。这次我去丹麦探亲,就参观了一家活人图书馆。
这家活人图书馆位于哥本哈根市,这里没有一本传统意义上的书,而是出借一个个“大活人”。这些人都有特别的背景,如政客、警察、教徒、同性恋者、性感女郎、释囚、老兵、葬礼承办人等,他们用“口述”的方式让“读者”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透过对话,帮助人们对所持的观念作出反思。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一部“活自传”。
管理员介绍,目前活人图书馆里征集到55本“活人图书”,还会随着读者的需求不断增加“图书”。这里鼓励“读者”提问,但要以尊重“图书”为准。“读者”需事先办理一张借阅卡。每本“书”可以由一群“读者”分享,但“借阅”时间一般不得超过45分钟。“读者”每次只能借走一本“书”,在图书馆限定的区域内“阅读”。我甚感好奇,便在管理员出示的“书目”上,选择了“盲人”图书。
这是一本有声有形的“读物”。活生生的盲人玛丽坐在我面前,细说她的挣扎与振作。她20年前由于眼睑痉挛而突然失明后,曾尝试一个人外出,最终却带着恐惧和绝望踉跄逃回家中,整整一年闭门不出,后来终于重新鼓足勇气,一步步艰难融入外面的世界。玛丽为何愿意向陌生“读者”袒露自己的不幸?她希望人们明白:“即使遭遇看似能摧毁心灵的事情,你也能重新站起来。”
让“读者”通过分享活人图书的经历而获益,培养一种社群认同感,是活人图书馆的追求。同时,活人图书比由文字、图片、图像组成的书本和网页更生动、更具感染力,值得国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