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名里的传统
缘自“尊孔运动”章丘数次易“丘”
  • 2011年11月08日 作者:
  • 【PDF版】

    □王绍忠

    四五年前,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中,曾播放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衣着朴素的农村持宝人,捧着铸有“章丘”二字的清代官银,请专家过目鉴赏。专家一看,不假思索地说道:“这是典型的赝品。”

    持宝人慌忙追问证据何在,答曰:“仅凭章丘的‘丘’字便可认定!”

    古代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设章丘县,“章丘”便首次出现在华夏的版图上,至今已有将近1500年的历史了。今天,若查看各个朝代的志书、碑文,凡是涉及县名的有的写“丘”,也有的写“邱”,不统一的原因是历史上无数次的“尊孔运动”所致。据考证,西汉、金朝、元朝后期、清朝中期均写(印)为“邱”字。

    尊孔为什么要改“邱”呢?因为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名丘。

    根据《清实录》一书记载,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当朝礼部给皇帝呈上一份奏章,内云:“先是由孔子圣讳,理应回避。惟祭天圆丘,丘字不用回避外,凡姓氏俱加偏旁,写为‘邱’字。如系地名则更易名。至于书写常用之际,则从古体丘字。”雍正皇帝阅后,恩准御批。从尊孔意旨出发,为避孔子名丘之讳,章丘县从1726年始,便改为“章邱”二字。

    此字一改便延续了200多年,直到1956年简化字的推广普及和上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的“批林批孔”运动,民间便广泛使用“章丘”二字,但这只是种群众行为。章丘县委、县府和所辖各部委、乡镇(公社)、村庄的公章、信笺、文件仍一直以“章邱”二字出现。

    直到1992年8月,经由中共中央国务院签批,章丘县撤县设市,辖区未变,由济南市管理。至此,以推行的简化字为依据,章丘县内所有公章、牌匾、文件、信笺等,统一规定书写、印刷为“章丘”二字,直到今天。

    孔子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缘自“尊孔运动”章丘数次易“丘”
上海姑娘嫁了个卖报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