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在2009年开始了公车改革,经过两年多,市政府公车数量从1200辆缩减到400辆左右,而对于此次车改的质疑集中于“车贴”,有市民指出,公车消费本来就有浪费,现在发放定额车贴实际上是将一些浪费合法化,公权变成了特权,特权又被“赎买”成了私产。(11月7日《中国青年报》)
车轮上的腐败,一直以来都是公众热议的焦点。公车改革的每一步也都能激起强烈的民意反弹。杭州市的这次公车改革,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命运,在众多舆论声音之中,有赞成者,有质疑者,也有走一步看一步者。
在笔者看来,我们不妨给杭州公车改革一些鼓励的掌声。放眼全国公车改革的现状,无论是花巨资装GPS,脱去“O”字车牌马夹,还是政府官员到了所谓的“无车日”搬出几辆自行车出来“作秀”,抑或是每个部门派发一辆“公务自行车”,基本上没什么实质性效果。而杭州公车改革是真刀真枪地拿几百辆公务车开了刀。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昆明和杭州两个城市而已。
人人都希望来一场没有任何特权残余的、完美无缺的公车改革,但是是改革就会有阻力。甚至于可以说,公车改革会革掉部分人的“身家性命”。以车贴的形式发放下来,虽然有“公权自肥”的嫌疑,但是这对于平抑改革的阻力、赢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而言,其利远远大于所带来的弊。再说了,明明白白的权力自肥从来都不可怕,无论是正局级车补2600元,还是一般科员的几百元,这都不是问题。要知道,车轮滚滚带来的腐败问题,远远甚于这些放在阳光下的福利。
公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节约公共财政,先前有机构测算出我国每年在公车上的花费大约为2000亿元,这个数额是巨大的,像按回车一样让2000亿归零,显然不现实。杭州两年节约公务交通费用总计3442万元的数额,放在全国公车费用问题上虽然像是毛毛雨,但让车改先“改”起来,比原地踏步更重要,比不顾实际阻力,空谈一些大道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