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器官捐献破冰,先从观念开始
  • 2011年11月08日 作者:
  • 【PDF版】

    □聂桂芝

    面对器官捐献的现状,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传统观念一直是器官捐献的最大阻力,但不可否认,市民对器官捐献的意识也在加强。(11月7日《齐鲁晚报·今日潍坊》)说到器官捐献或者遗体捐献,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真正接受这种思想的,甚至有过这种捐献行为的国人,数量就不是很多了。

    究其原因,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在很多中国人心目中还是根深蒂固的,怎么能轻易的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呢?对父母是一种极大的不敬。另外,人死后,大家都讲究“入土为安”,即使在提倡火葬的今天,也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坚持使用土葬,至少要有块墓地,使得后人可以定期来拜祭。如果把老人的遗体捐献出去,就是理由再充分,恐怕街坊四邻舆论的压力,也让家人无法承受。

    另外,我国现在关于器官和遗体捐献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大部分捐献都是通过医院实施的。但是,由于条件不一样,也不是每家医院都有这个资质和能力接受捐献的。有些医院害怕出事,宁愿不要好心人的捐献,哪怕患者还在焦急的等待。这样就使得一些想捐献的好心人做好事都找不到门路。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现在部分医院和医生医德严重缺失,已经失去了群众的信任。把器官和遗体捐献给这样的医院和医生,也不能保证他们把这些器官和遗体用到正途上去。倒手转卖器官,谋取暴利的新闻报道,我们也从各个渠道听说过不少了。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好心变成别人谋取利益的手段,这也使得一些人在捐献的道路上望而却步。

    我觉得,捐献器官和遗体是义举,更是好事,应该倡导。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更多的人也会参与到捐献活动中来。我们目前要做的,应该明确部门职责,最好有专门的只能机构负责器官和遗体捐献,让捐献的每一步都公开透明,也应该对捐献人或者家属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明白捐献举动的意义。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慢慢完善我国的器官和遗体捐献体系,也让更多的人受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器官捐献破冰,先从观念开始
因为平凡所以伟大的榜样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