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女孩“男性化”不会造成“假小子”
  • 2012年05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张雷教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近1000名家长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父母对女孩的教育方式趋于男性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她们在个性上能够迎接挑战,能力更加全面,也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女孩“男性化”
不是假小子

  “教育女孩‘男性化’并不会造成‘假小子’。它培养的不是留超短发、穿男性服装这样的外表‘假小子’,而是在教育上不强调女孩传统社会化价值观,在追求上引导她们‘男性化’。”张雷说。
  首都师范大学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枚枚也表示,家长以教育男孩的方式培养女儿,不是单纯的“男性化”,而是现代社会对两性要求的改变。
  在她看来,现代社会男女有着相同的工作机会、相同的竞争压力,使得传统的性别内容发生改变,一些女孩也表现出过去男孩的特征,比如独立、具有竞争意识,在一些人看来就是这些女孩“男性化”了。
  这样的独立意识一般都是从小培养的,一旦父母有意地把女儿培养得更适应当代社会竞争,他们就会采用与以往不同的教育方法。张枚枚举例说:过去,小男孩摔倒了,父母会让他自己站起来,而小女孩摔倒后,家长就会抱起来,耐心安慰。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得男孩习惯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而女孩则习惯被保护。不过,现在很多女孩父母已经放弃了这一模式,像对儿子一样要求女儿。
大脑觉得
“我是女孩”

  目前,越来越多的父母用同样的方式教育男孩和女孩,不刻意灌输传统社会性别内容,长大后男孩和女孩是否会拥有相近的意识?
  北大心理系教授沈政表示,生物学的影响从胎儿时期就对男孩、女孩的社会性别意识发挥了作用。在受精卵形成的第一周,胎儿已经决定了性别发展方向。两三个月时,男胎儿就会产生自身的雄性激素,以对抗母体内的雌激素环境;而女胎儿是不需要的。这就反映从出生前,男孩就有对抗、竞争的潜意识,而女孩比较顺其自然。
  出生后,激素仍在发挥作用。男孩体内含有比女孩高十多倍的雄性激素,使男孩表现出更高的活力,更愿意寻求刺激,更爱冒险。“当然,激素要产生到一定程度、到一定年龄才会起到作用,但是男孩、女孩的大脑差异却是与生俱来的。”张雷说。
  近代医学通过核磁共振精确地计算出人脑中灰质、白质的容积,发现男孩灰质较发达,每立方毫米神经细胞数更多;而女孩白质,尤其是脑结构间,如大脑小脑间、左脑右脑间等距离较大的神经纤维更发达。
  沈政说,这就形成了男女大脑差异的生物学基础,使得男性更适合专业性工作,善于思考;而女性擅长把握信息,脑各部能前后左右快速统一,轻易感知周围环境,尤其是所接触者的情感、行为变化,富有同情心,为他人着想,情感丰富、变化大,也难免有点敏感。
  这样的生物学差异,使得女孩即便按照男孩培养,也往往会体现出一些传统女性特质。不过,沈政强调,教育中不能忽视男孩、女孩生物学的差异,但也不能过分强调它,把其看成是唯一决定因素,这样会造成社会刻板性别模式,抑制个性发展。
     (据《北京青年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