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心关爱失独老人,帮他们早日走出阴霾 
文/图本报记者黄广华韩伟杰
  • 2012年08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想儿子的时候,桑保标就拿出儿子留下的鞋看看。
  心理辅导师给妻子辅导时,桑保标默默地站在一旁。
  桑保标全家唯一一张“全家福”,还是拼凑在一块的。
  他们是一群年过半百的老人,也曾经拥有过幸福美满的家庭。当他们踽踽走向老年时,却遭遇命运的不幸,失去一生的挚爱——独生的儿女。他们中有人守着已故儿女的遗物,在热闹的现实生活中,把自己封闭进绝望里。“我的孩子很帅,很乖”,他们中有人不断念叨着孩子往日的音容,难以接受孩子离开的现实,甚至精神崩溃。他们是失独老人,在孩子离开的漫长岁月里,他们成了世界上最孤独的父亲母亲。 
  为失去独生子女的夫妻找“贴心亲人”,是兖州市“六心计生关爱工程”的第一项。2010年9月份,在“失独老人”这一概念还未进入公众视野时,兖州计生局开始了对失独家庭等计生特殊家庭的调研,并在2011年5月,以“六心计生关爱工程”的方式开始了对计生特殊家庭系统性帮扶活动。组织志愿者与失独家庭结对帮扶,聘请心理咨询师为失独老人和失去父母的独生子女进行心理疏导,对年满60岁以上的失独老人进行集中供养。
想儿子时,老桑就看看那双鞋
   22日中午,听说志愿者已到了家门口,58岁的桑保标急匆匆地跑到邻居家拿钥匙。开门的时候,桑保标一直喘着粗气,手也有些颤抖,经过询问才得知,此前老桑在太阳下跑了很多路,因为妻子找不到了。
  “我昨天下午1点多回家,一看大门敞着,她不在家。邻居说,看见她往北走了,我就知道她又跑了。”老桑把大门锁好,又不敢把钥匙挂在身上,担心半路丢了钥匙。只有两个人生活的家,他把开门关门当作一件很谨慎的事,尤其是妻子王春香精神状况不好时。 
  2004年,老桑唯一的儿子桑海滨突然查出白血病。那一年,儿子18岁,本想着出去打工赚钱替家里抗些负担。儿子在医院住了半年多,老桑向亲戚们借了八九万块钱。村民自发集资给海滨看病,老桑将一笔笔钱都在本子上记好,想着等儿子病好了再还。后来,儿子的病加重了,老桑心里难受,但不敢跟老婆孩子提,只是拼着种地干活的蛮劲,一心想把儿子的病治好。但无情的病魔还是把桑海滨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家里的东西能卖的都卖了,当时病重的儿子劝老桑,刚买不久的三轮车就不要卖了。“他就跟我说,爸爸,三轮车就别卖了,我要是走了,你把它当儿子养,就让三轮车替我出出力吧。”正说着话,老桑突然毫无预兆地哭起来。与其说是哭,还不如说是“嚎”,撕心裂肺的那种。
  钟表的时针无声无息地指向3,钟表的后面是一张褪色的三好学生奖状,也是老桑家里唯一一件带有儿子桑海滨名字的物件,是桑海滨一年级时获得的。
  “这双鞋是他打工时给自己买的,没怎么舍得穿。生病之后,他把鞋子用塑料袋套上,没再穿过。儿子走了,我把鞋收起来,想他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别人都有孩子在身边,我只有这双鞋。”老桑看着鞋又掉了眼泪。 
  去年为了还账,老桑还是把三轮车卖了。他从旧货市场上买了一台电视机,“我想着,看看电视,也许能缓解缓解。”但是,电视里到底演的啥,老桑一点都没看进去,“屋里好歹有个声响,不然静得吓人”。
妻子患病,老桑有些束手无策
  儿子离开之后,家里只剩下老桑和妻子,还有记在本子上一页页欠的账。虽然村里人都不让老桑还,但老桑很坚决,还账成了他生活的重心。 
  老桑想出去干活,从早上5点到晚上7点。在建筑工地上埋头干活,就能啥也不想。但妻子王春香在儿子离开后,精神变得时好时坏。想起儿子就嚎啕大哭,再不就半夜突然推门离开。妻子一跑出去,老桑就出门找。玉米长高了,瞧不见妻子是不是坐在地头,老桑心里就更着急了。“她好好的,能照顾着地里,我就能出去干个活,早点把借人家的钱还上。” 
  下午2点多还没见妻子的影,老桑担心妻子跑出漕河华厂村,跑到宁阳去。实在撑不住了,老桑在村小卖部里吃了几块饼干,喝了些白酒。“心里难受啊,孩子没有了,我就怕她再找不到了。”
  “放暑期,她看见别人家的孩子都去地里抓蛐蛐,那么多孩子在街上跑,心里就受不了了。”老桑的桌子底下放着十几个养蛐蛐的瓷罐,但那是老桑自己抓蛐蛐时用的,已经去世8年的儿子桑海滨再也不可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出门抓蛐蛐了。桌面上有一大瓶用枸杞泡制的白酒,老桑看着它有些愣神。  
  “她就是不能看见别人的孩子回家,看见别人的就想起自己的孩子。和桑海滨同岁的孩子都已结婚、生子……”老桑说,他也常劝妻子,但自己心里也跟妻子一个样,“有孩子的就是上天堂,没孩子的就像在地狱。孩子没了,只剩我们俩,我就希望她好好的,不生病。我干点活,早些把账还完。”老桑抹抹眼泪说,下一步该怎么办,他真的挺苦恼。 

失独老人,最需要心理慰藉
  除了还账,老桑念叨最多的就是感谢政府。政府给他发扶助金,送油送面,还送来一个像儿子一样的小伙子,和他们夫妻俩唠唠家常,带他们去医院查查身体。29岁的苏蒙是老桑家的帮扶志愿者,去年5月份,成为兖州“六心计生关爱工程”的志愿者后,苏蒙常常开车跑上六七公里地,到老桑家坐坐,送些生活用品。“问问桑大爷风湿腰疼又疼了没,大娘的精神稳定不稳定,他们也常问我工作怎么样。”苏蒙有时听老桑提起儿子,“听话、好学、肯干活”,但更多的事,老桑则不愿意再提。“其实送点粮油米面等生活用品也不是主要的,主要是陪着他拉拉家常,说些鼓励宽慰的话,缓解一下他的精神压力,也算是给桑大爷一份安慰。”
  马洪飞也是“六心计生关爱工程”的一名志愿者,不同于普通的志愿者,接受过心理学专业教育的她有着更重要的任务,为失独老人进行心理辅导。
  22日下午6时30分许,桑保标接到一乡亲打来的电话,妻子王春香找到了,在宁阳北面的一个村庄附近,正在赶回家的路上。听到这个消息,马洪飞决定,立即和计生局的领导赶到桑保标的家。6时40分许,王春香被一位村民用电动车带回家。看见院子里的人,王春香一声不吭,就连丈夫也不理。 
  马洪飞立即拿了一个马扎,拉着王春香的手让其坐下。就在那一刻,王春香突然嚎啕起来,一如她丈夫一样毫无征兆,一样的撕心裂肺。马洪飞一只手紧紧拉着王春香,另一只手轻轻拍打着她的后背,并不时地在王春香的耳边说着什么。慢慢地,王春香的情绪稳定了下来。两人就这样轻声交谈着,王春香甚至笑了起来。“你看看,你这样一笑多漂亮……” 
  “他们常常会感到没有寄托,没有生活下去的动力。”与多位失独父母的接触让马洪飞对失独群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们有的把自己封闭在家里,有的则一刻不愿意在家,不愿意去接受孩子离开的现实。”对于失独家庭普遍存在的情绪,从事心理咨询8年多的她相信,要丢掉这些坏情绪,“这就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他们也很希望得到心理方面的帮助。”
失独家庭,需要关爱和重视
  “2008年前后,当时国家出台政策,对独生子女死亡的夫妻,自女方年满49周岁起,夫妻双方每月分别享受120元特别扶助金。”兖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蒋国强说,虽然当时在社会上没有明确提出“失独者”的概念,但计生部门已经发现了这种情况。 
  2010年9月,从外地考察回来后,兖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开始对辖区内计生特殊家庭进行调研,包括失去独生子女的夫妻,失去父母的独生子女以及独生子女贫困学生等不同群体进行调研。“根据我们初步的调查结果,夫妻双方年龄在49岁以上的失独家庭在兖州有97户,这个群体虽然数目不多,但是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蒋国强说。 
  2011年5月,兖州市正式启动“六心计生关爱工程”,包括为失去独生子女的夫妻找“贴心亲人”,为失去父母的独生子女找“慈心父母”,为计生特困家庭设立“爱心基金”,对计生家庭贫困学生实施“暖心关爱”,让实施计划生育的60周岁以上身边无子女的老人入住“安心之家”,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打造“信心之源”。在这‘六心’工程中,组织志愿者与失独家庭结对帮扶,聘请心理咨询师为失独老人和失去父母的独生子女进行心理疏导,对年满60岁以上的失独老人进行集中供养,成为关注失独家庭行动中用心且创新的尝试。“我们根据失独者的个人意愿进行结对帮扶,目前有21户失独和计生特殊家庭与志愿者结成对子,并且有心理咨询师做心理辅导。” 
  “现在失独家庭得到社会和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我们的‘六心计生关爱工程’的优势,就在于把对失独家庭的关注系统的开展,把它当做一项长久的工程,一项用心去做的工程。”蒋国强说。

志愿者有话说: 关爱失独老人 需要特别用心
  “我第一次见到李芳(化名),就明显感觉她的精神有些异常。”今年4月,马洪飞在兖州人口计生局的组织下为一位失独母亲做心理辅导。50分钟的时间,李芳向马洪飞不断地提起自己的儿子,“长得帅,也很乖”。之后,李芳又明确向马洪飞表态,她一定会好好过。“她有意识地把孩子离开的那段时间抹掉,然后假装现在自己心态很好。”
  结束在社区办公室的对话,马洪飞来到李芳家里,进行单独辅导。客厅收拾的整齐干净,没有任何关于儿子的照片。马洪飞知道,李芳的儿子在26岁时突发心脏病离世。
  马洪飞赞成李芳把儿子的照片都收起来,放在看不见的地方,“这样更能够让他们接受现实,虽然现实很残酷。”在卧室里说话不到两分钟,李芳抱住马洪飞大哭起来。这种尽情宣泄的嚎啕在马洪飞看来并不意外,同样身为母亲,她觉得自己理解失去爱子对母亲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聊了40多分钟,就明显感觉她的情绪有好转,出去和大家说话时有笑了。” 
  一个月后,马洪飞接到李芳的电话,这位母亲又再次陷入到丧子的悲痛漩涡中。“她的个性很要强,一方面作为母亲,她不愿意接受孩子离开的现实。另一方面,她又表现出‘我很好’的状态,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说她一蹶不振。这样心里就容易出问题,容易失控。”挂上电话,马洪飞第一时间赶到李芳家中,再次对其进行辅导。
  “针对不同的失独老人,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这就要求我们要非常用心,只有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去排解他们心里的疙瘩。”马洪飞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