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不会说汉语,咋办? |
伤者写汉字交流,全妥了 |
| |
- 2012年08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黄先生通过写汉字来表达诉求。 本报记者 吕修全 摄 |
|
本报威海8月23日讯(记者 吕修全) 23日上午,韩国客商黄先生独自一人在海滨北路人行横道上过马路时,不慎被一辆斯柯达轿车撞倒。在救治过程中,因黄先生不会讲汉语,接诊医生也不会说韩语而导致沟通困难。后黄先生写出一手工整的繁体汉字,和医生交流终于得以顺利进行。 韩国客商黄先生今年62岁,往来中韩两国从事贸易。23日上午9点30分,黄先生乘船抵达中国威海。下船后,黄先生独自一人带着货物出了海港客运站,计划穿过海滨北路前往交通银行附近一宾馆入住。黄先生在海港客运站公交站点处人行横道自东向西穿过海滨北路北行道路后,拖着货物袋快步跑上南行道路上。恰在此时,吴女士驾驶的斯柯达轿车也驶到了此处。“我左边车道上刚刚驶过一辆车,车后马上就跑出一老人来。”吴女士说,她刹车不及,车头左侧撞上了黄先生。黄先生当场倒地不起。 四O四医院急诊救护车接警后赶到现场,急诊医护人员经初步检查,发现黄先生左肘处有擦伤,黄先生用手比划着表示他感觉腰部不适,不能自行起身。医护人员随即用担架抬起黄先生,将他接回医院救治。交警一大队民警留在现场勘查事故,并将事故车辆暂扣。 黄先生不会讲中文,急诊医生也不会说韩语,医患二人之间的交流一时陷入不知对方所云的尴尬情境。情急之下,黄先生拿起护士手中的记录本,一笔一划地写起汉字来。“现在我想打电话”、“我有中国朋友”等繁体汉字工整地写在纸面上。急诊护士拿来手机,黄先生拨给中国朋友说明情况。急诊医生也通过写些简单汉字提问,了解了黄先生的身体情况。 在等待黄先生朋友时,记者和黄先生通过写汉字“聊”了起来。黄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62岁,来中国做生意的,他还会说英语。这样,黄先生和记者就使用笔纸或简单的英语来进行交流。 很快,黄先生的中国朋友、经营一宾馆的林女士赶到医院。和黄先生详细交流后,林女士告诉医生,黄先生想做个腰部CT检查。经检查,黄先生的颈椎、腰椎并无大碍,但黄先生仍不能自行起身,医生建议他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病患。 目前,黄先生正在住院观察治疗。此起交通事故正在处理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