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民 (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协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 艺术家和艺术创作,首先得有良心、有责任、敢担当,为艺术执着、为自己负责,用自己作品说话,而非过多的研究市场。山东的艺术市场在全国的影响力很大,山东艺术家也要保持一种自信。现在,我们的市场力推本土主流艺术家的现象非常好。但是,山东艺术教育不仅要注重基本功,还要加强创新意识。同时,要使山东艺术保持可持续发展,还需加强我们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方阵总体建设,加大对山东的青年艺术家的扶持,形成强大的后源力量。 ◆刘选让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刘选让中国画创作研究室导师) 这个论坛的举办是有前瞻性的,与山东经济发展是协调互补的。中国画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如创作、修养积淀问题,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和挖掘问题。许多艺坛老前辈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师,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承载了一个时代。作为教师,我认为创作应该学术在前,市场在后。艺术家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注重创作是否顺应这个时代,承载着这个时代的审美标准和人文精神。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国家发展成为文化强国。 ◆邱汉桥 (武警总部专职画家) 市场的高度在于学术。如果艺术家的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大可不必担心市场。经营者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分析艺术家,看一下艺术家淡出人们视野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其作品是否还存有价值;作为一个对民族精神负责的艺术家,也要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去创作、去读书、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什么是真情实感,什么是目穷万里、思接千古。我想,如果有艺术家能够树立这种信念,便可谓大家。 ◆毛岱宗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追求艺术品市场价值与学术价值的发展平衡,首先要看到不平衡的原因。中国经济崛起的太快,整个市场发展的太快,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了很多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市场需要立法、市场的监管,行政部门的参与和全力扶持。 艺术家创作了艺术品,扮演生产者的角色。如果艺术品不进入市场,就不能称为“作品”,而是“产品”。从艺术创作来看,艺术以情为本,就是所谓的“真”。历史上所遗留的大家名作都是情真意真的“真善美”产物。因此,现在的创作者须在不受干扰的前提下培养艺术修养,促进各方面的提高,“慢”也成为中国艺术的总体特征,这与现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快”正好是不平衡的。艺术创作没有那么简单,中国的市场艺术和市场的平衡需要时间,也需要市场和国家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雷家民 (山东工艺美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 艺术家应该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宽口径,为自己树立宏大的目标;第二是厚基础,画家要深入探讨研究自身传统的中国文化,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各种精神素养等;第三是强能力,当艺术家具备前两个方面的条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了,市场影响力才会变强,才能更好的引领市场。 ◆曲刚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 艺术家参展作品的参展次数、获奖级别,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可能会成为时下衡量其商品价值的参考系数,但与艺术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收藏家应尊重艺术家的审美趋向,在经济和物质方面给艺术家提供宽松的环境。艺术家要努力消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