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节来临,莒县消协提醒游客 |
| 乍看费用低,其实有猫腻 |
| |
- 2012年09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彭彦伟 本报通讯员 陈淑娥 国庆旅游旺季来临,外出旅游增多,同时也是纠纷多发季节,莒县消协提醒消费者为避免消费纠纷,跟团旅游需谨防消费陷阱。 针对国庆旅游旺季来临,莒县消协提醒消费者注意三点。 一是理性对待跟团优惠促销。旅行社内部人员称很低的报价都是有问题的,常体现在景点门票部分免费、就餐质量打折、住宿条件跟不上。莒县消协提醒消费者,游客不要只看价格高低,要看旅游的行程,看旅游的整体安排;而且还要关注合同。 二是旅游购物要货比三家。导游最喜欢带游客去一些他们熟悉的商店,这些店并不是真的实惠正宗。莒县消协建议,市民出发前最好先收集一些当地旅游攻略,大概了解一些特产价格。 三是及时咨询旅游服务信息。业内导游建议,游客可以当着对方的面打电话回旅行社咨询,或者用手机电脑现场查询景点点评。
日照市民王先生计划旅游,浏览刊登的旅游信息发现某旅游线路令他很满意,于是打电话给旅行咨询相关事宜,但旅游社回复,刊登的价格需要个人自行到坐火车到某城,而且需要自行到定点旅游社参团。也就是说,报价旅游费不含交通费及火车站到定点旅行社的费用,并且没有人接团送团,如果需要旅行社人员跟团,需再缴纳500元的费用,王先生打电话咨询了莒县消协,后消协约谈旅行社,旅行社进行了整改。
陷阱二:购物去指定商店 “导游知道我们想买特产回家,拍胸脯保证带我们去最实在的特产店。”提起跟团旅游,宋先生哭笑不得地说,他们一行就跟着导游到了一家特产店。“店看上去非常不错,我们一口气买了几百元的东西。”宋先生自以为买到了物美价廉的正宗产品。等到回程的时候,宋先生无意间在另一家同类型的特产超市发现,店中商品比自己购买的便宜不少。“一模一样的东西,基本上都便宜5-10元。”宋先生觉得像是被骗了。 陷阱三:加景点收附加费 回忆五一旅游经历,陶女士还有些后悔。陶女士记得,当时导游打着“行程景点暂行调换”的说法,让大家在行程中加了两个景点和一个购物点。但那些导游推荐的附加景点不仅收费高,而且毫无地方特点。 不仅如此,按照景点张贴的信息,老年证、学生证等都可以用来给门票打折,然而导游却表示这些门票已经团体优惠了,任何证件都不能再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