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经济战”捍卫钓鱼岛主权
  • 2012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 冯玮

  日本犯我主权,我当如何回击?有学者称:“现在是放弃‘搁置争议’幻想,着手谈判解决并给以明确的国际法结论的时候了。”亦有学者称,“通过抵制日货解决领土争端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前一种观点属缘木求鱼,无需附议,后一种观点罔顾事实,似是而非。本文谨就此略论浅见。
  继中国外交部声明和公布“领海基线”,9月14日凌晨,中国6艘海监船进入争议海域。国际舆论认为:在钓鱼岛冲突中,中国已处攻势,日本转为守势。
  日本是否转为“守势”了呢?以下动态值得关注。钓鱼岛主权之争,和日系品牌汽车及日系品牌家电在华销售额,呈相反走势。中国电商纷纷自觉抵制日货,中国商务部表示“不排除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可能”,迅速软化了日本民众的“爱国”立场。在石原唱响“购岛”闹剧时,日本雅虎民调显示,支持者高达92%。但日前NHK民调显示,“国有化”的支持者仅占20%强。原因何在?毋庸赘言!
  中日关系存在三大要素:战略互惠,国民互信,经贸互利。据三大要素历史延伸,我们可读到日本转为守势的因缘。中日复交后,曾经历“蜜月期”,以“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为“中日关系四原则”,并欲建立“中日伙伴关系”。由此可见,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实则是原有关系的倒退。“国民互信”则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幅倒退。2002年朝日新闻社和中国社科院联合调查显示,日方讨厌中国为17%,中方讨厌日本为52%;最近据中国日报和日本NPO联合调查,彼此无好感度均达80%以上。 
  但是,中日经贸关系自新中国成立,呈持续增长态势。至本世纪初,因小泉持续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恶化,但依然“政冷经热”。2007年,中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国,日本成为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国。所以如此,和日本一贯奉行“政经分离”的对华政策有直接关联。毋庸赘言,中国廉价劳动力和拥有13亿人口的广袤市场,对日本充满诱惑。若前者或可在东南亚寻找,后者对日本而言则是无可替代,命脉所系。
  “现在的经济活动中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说辞仅属众人皆知的“正确的废话”,根本不着边际。须知中国对日出口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16.9%降至2011年的7.8%,主要是资源类产品,日本对华出口比率则从2001年的7.7%增至2011年的19.7%,主要是消费品。另外,日本粮食自给率不足40%且约10%需从中国进口。依我拙见:“我中可以没有你,但你中不能没有我。”
  如此,若中国进行“经济威慑”,是否会导致重演日本当年以“九一八”事变为开端的武力扩张?我的回答是:不可能。须知中国军舰级别的迅速提升,军演频次增加和方式多变,活动半径扩大并穿越第一岛链;四大军区联合军演,迅速运兵千里之外……所有这一切,已引起日方深刻担忧。某自卫队高官直言:“中日开战,日本必败。”不是还有“日美安保条约”吗?没错,但该条约注明:“若钓鱼岛发生冲突,双方须事先协商。”更重要的是,君不见自冲突发生后,美方一直闪烁其辞,希拉里近日访华高唱“和歌”,防长帕内塔出访“调停”。这些都说明,对山姆大叔而言,让美国兵为钓鱼岛丧命,甚或引发两个核大国全面战争,无法想象。
  最终必须强调,日本政坛变动频仍,“经济战”可告诫日本选民,“中日关系麻烦制造者”执政,将砸他们饭碗。加强军事威慑,主打经济战。经济为攻,军事为守。诉诸军事,或能击沉几艘军舰,诉诸经济则不仅必胜,而且必将击垮“经济大国”日本的安身立命之本。至于“抵制日货”是否会引发非理性打砸抢,不必论证,因为,只需规之以法就可以避免发生。  (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