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希望让后辈人了解那段历史”
东明农民佘石成自建毛泽东纪念馆;现在纪念馆已经成为东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2012年1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佘石成与他设计建造的毛泽东纪念馆。
文/片 本报记者 崔如坤

  “俺祖上是雇农,毛主席让俺有了地安了家。”东明农民佘石成16岁开始收集毛主席像章、照片等,2004年建成毛公亭,2008年建成毛泽东纪念馆……为此,69岁的他不仅拿出了一辈子的积蓄,还腾出了自家宅基地,而他和妻子则在简易棚房里一住8年。如今,佘石成发起兴建的这座毛泽东纪念馆已经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各地人士慕名而来。

佘石成称建毛泽东纪念馆是为感恩
  东明县城东北5公里,一个叫朱口的村庄里有一座毛泽东纪念馆,这是农民自筹资金70余万兴建的。
  1日上午,记者来到朱口村村东头的毛泽东纪念馆。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从旁边的简陋棚房里走出来,胸处的毛泽东像章特别显眼,他就是纪念馆的建设提议者、设计者佘石成。
  “到了周末才开放,平时是不开放的。”尽管如此,佘石成还是很热情地带着记者参观。纪念馆设计新颖,楼顶镶嵌着“毛泽东纪念堂”六个醒目的金色大字,“是我自己设计的,字是谢孔宾教授题的”,佘石成说着,拿钥匙开了纪念馆的门。
  进入展厅,一尊高大的毛泽东全身铜像矗立在一楼大厅正中央,铜像后面背景为万里长城。“这尊铜像是美术大师刘开渠创作的,高2.38米,是从韶山运过来的。”一楼展厅分为走出乡关、开天辟地等九个展区,二楼展区分为解放战争、诗人情怀、放眼世界和强国之梦四展区,三楼展区则主要是毛泽东及其家人照片等。
  纪念馆东南侧的两层楼是毛泽东文学艺术馆。“馆内收藏有毛主席的诗稿、书法,纪念馆活动的照片”佘石成说,目前纪念馆陈列有毛泽东像章700余枚,图书50余册,书法、图片2000余幅,“还有不少书法作品等没有陈列出来”。
  2008年,毛主席的长孙毛新宇等毛家人在北京接见了佘石成,并陆续向纪念馆捐赠与毛泽东相关的文物。2009年,毛泽东侄孙毛宁科为纪念馆题写“中国第一座农民兴建毛泽东纪念馆”,刻碑立于纪念馆院内。
为建纪念馆,佘石成拿出了一生的积蓄
  “吃水不忘挖井人”,佘石成说,他想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共产党、对毛主席的敬仰,教育后人不能忘记党的恩情。“祖父、曾祖父以乞讨为生,一辈子四处漂泊,居无定所。解放前,父亲到朱口村给一大户人家种地为生,受尽了苦累。新中国成立后,分得了土地,才算真正有了个家。”
  “平时老一辈就常讲毛主席的故事,教导我们不能忘党的恩情。”佘石成15岁开始学木工,16岁能赚钱后就开始收藏与毛泽东有关的物品,“毛主席像章,照片等只要见到就会买回来”。他的第一件藏品是一个直径30公分的毛主席像章,“当时跑了四五趟,花了5毛钱才从人家手里买回来”。
  从16岁到69岁,佘石成已收集两千余件与毛泽东有关的物品,“家人也帮我收集了不少,女婿去济南、到北京,专门为我淘来毛泽东像章、书法作品等”。
  “藏品多了就想着建个纪念馆陈列出来。”佘石成说,从2000年他萌生了建毛泽东纪念馆的想法。2004年,他扒掉住房,自我设计,建造毛公亭。2005年,他找到村里的几位老党员开始筹建毛泽东纪念馆。为此,他拿出一生积蓄及儿女资助的钱共四十余万,加上村民捐的二三十万元。2007年8月1日毛泽东纪念馆开工建造,历时一年完工。
  如今,为建纪念馆倾其所有的佘石成和老伴住在搭建的简易棚房里。
“希望打造成激励后人奋进的教育基地”
  “纪念馆2008年落成后,不断有来自各地的人参观。”佘石成估计,目前已接纳参观者20余万人。
  如今,全国毛体书法展已经在毛泽东纪念馆举行四届,“纪念馆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佘石成说,现在毛泽东纪念馆还成为了东明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参观的人会越来越多,可以在纪念馆后再建一处农业历史发展展厅及水果采摘园。”佘石成称采摘园的收入用于纪念馆的日常运行。
  “现规模还比较小,计划再建个毛主席书法馆和书法碑林。”佘石成希望把纪念馆办成更完善的激励后人奋进的教育基地,他说,将来毛泽东纪念馆打算交由政府统一管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