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睁大眼别让孩子乱吞了
各大医院常遇儿童误吞病例,硬币、围棋子最易被吞
2012年12月1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杨林
“你以为你的胃肠可以炼钢炼铁化作绕指柔?你以为血肉之躯刀枪不入?这里有刀片、钢针、铁棒、铁片、钉子等。”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微博号@华西胡兵)在其微博上晒出被儿童误吞的异物图片引起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岛城有的医院一年接诊儿童误吞病例近二三十个,儿童误吞并不少见,有的家长还因为看错药品剂量导致孩子“被误吞”。
误吞下螺丝,食道穿了孔
18日,记者从青岛市妇儿医院了解到,该院急诊科曾经接诊过因为误吞带着螺母的螺丝造成食管穿孔的男童。据了解,这个男孩7岁,父母在人民路上开了一家五金店。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误吞了一个带着螺母的螺丝。之后孩子一直喊着胃难受,吐出的唾沫还有血丝。
孩子的父母赶紧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医生通过透视发现男孩吞下的螺丝有两厘米长,已经滑到食管和胃连接的地方,上不去也下不来让男孩非常难受。因为带着螺母,医生的判断螺丝顺着肠道自行排出可能性极低,便决定用胃镜将螺丝取出。如果螺丝再长一点的话,很有可能伤及动脉。
硬币、围棋子孩子最爱吞
记者从岛城多家医院了解到,儿童误吞异物的病例并不少见,有的医院一年就可以接诊二三十例。宝宝们吞下的异物最常见的有硬币、体温计、围棋子等。
青岛市妇儿医院急诊科主任徐静向记者列举了她见过的各种被儿童误吞的物件:硬币、围棋子、钢笔帽、钉子、胸针、纽扣、螺丝、玻璃球、玩具零件……每年接诊的二三十名误吞异物儿童中,遇到最多的就是误吞体温计的情况。“幸好体温计里的水银含量没有到致命的程度,简单的解毒治疗可以见效。”徐静说,一些家长爱把体温计当口表用,闲不住的宝宝有时会咬断体温计吞下。
海慈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高峰玉称,科室每月都能接诊三五例误吞异物的病例,见到最多的情况是儿童误吞围棋子和硬币,这些东西因为是圆形的,对腔道内壁伤害不大。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宋明全还接诊过误吞钉子、胸针的儿童,这些边缘尖锐的物品容易划伤儿童的食道、胃壁,市立医院一年接诊的误吞异物的儿童在10人左右。
糊涂家长让孩子“被误吞”
在所有儿童误吞异物的情况中,药品误吞都被各医院医生重点提到。因为有的家庭成员随意放药,给儿童误吞埋下了隐患,还有的糊涂家长看错药品的服用剂量,导致了儿童被动误服。
徐静接诊过几例儿童误吞安定片、降压药的情况,都是因为家里有老人睡眠不好或者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家里到处都是吃剩的药品。一个孩子误吞了妈妈用的高锰酸钾,嘴里被染得通红,把家长着实吓得不轻。还有一次,一个家长半夜带着孩子赶到医院,孩子当时已经出现了抽搐的情况。“一边抢救一边听家长埋怨家里的保姆”,徐静说,原来孩子那段时间需要服用一种中草药,保姆看错了剂量,一次给孩子服了十次的剂量,导致孩子出现了抽搐的症状,医生采取了各种办法解毒才挽回他的生命。徐静提醒家长,给孩子吃药时一定要看清剂量,免得让孩子莫名其妙地遭罪。
三岁以下孩子最危险
高峰玉告诉记者,从收治的儿童来看,各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有,以四五岁的儿童居多,但三岁以下的宝宝最需要小心。高峰玉说,三岁以内的宝宝食管和胃都没有发育完全,吞咽反射还没有建立,嘴里的东西最容易被无意识地吞下去。
“误吞异物的患儿被送到医院以后,要先对其消化系统进行透视,确定异物能否排出去。”高峰玉说,异物卡在食管的入口、食管与胃的接口、胃与小肠的接口、大肠和小肠的接口最不容易排出去,排不出去的物体只能用胃镜拿出来,胃镜也拿不出的,就要采取外科手术。边缘锋利的物品如果不及时取出,就有可能刺穿消化道和胃的内壁,引起粘膜出血、损伤。
为了防止孩子误吞异物,家长首先要把家里的小物件收好,不要在孩子身边遗留发卡、硬币、胸针等零碎东西。家里的药品、杀虫剂等物品应放在高处。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误吞异物的情况,不要把孩子倒提起来拍打,也不要采用塞馒头、用硬物往下顶、用酸性液体泡等土办法,而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
网友@华西胡兵晒出的部分儿童误吞的异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