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贞寅 在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的大崮山村,自古就制作销售一种美味的食品——崮山馍馍。这种馍馍,手指大小,十个一排,每个馍馍上头都点着红色梅花印,吃起来酥脆可口。曾经在崮山村街两旁都有摆摊销售崮山馍馍的,凡路过大崮山村的人们,总要买几排带回家。 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时,下榻大崮山村,当地官员选送崮山馍馍供皇上品尝,乾隆皇帝品尝后,龙颜大悦,夸崮山馍馍好吃。为此为崮山馍馍点上了象征“福禄喜寿”四个红点的梅花标记,还给崮山馍馍的店家赏银五百两。 制作崮山馍馍的面粉非常讲究,面粉要选当地唐王寨产的小麦粉来加工。唐王寨区域是黑土地,所生长的小麦质量好。有了好的面粉,还要选好的“引酵”,现在,他们选用酒厂用的大曲来制作引酵,这样制作出的崮山馍馍带有一种甜味。 做崮山馍馍要用“压杠”面,把和好的面揉成雏形,再将揉好的一条条雏形面块摆成十个一排的形状,放进一个口径一米的大锅里,把馍馍贴在锅帮上,放上箅子蒸。这样蒸出的崮山馍馍底面是杏黄色,口感酥脆,上面则是白色,非常美观。正常的崮山馍馍每个长约8厘米,宽约1厘米,形如手指。 蒸好出锅的崮山馍馍,粗头朝上,细头朝下,放在盘中,沿用乾隆皇帝象征“福禄喜寿”的梅花印记,用筷子做成个“梅花印”,蘸着红色食用色,点在馍馍的粗头上,一个个馍馍红点鲜艳,看起来像一朵朵梅花贴在上面。 在上世纪50年代,我每次乘火车去济南时,父亲总会嘱咐我:“回来时,在崮山火车站给你奶奶买几排崮山馍馍来。”我不管在济南住几天,总是牢牢地记着父亲对我的嘱咐。从济南乘火车回来时,车还没到崮山火车站,就赶忙把零钱准备好,并打开车厢的窗子(当时是一角钱买一排十个崮山馍馍)。火车一停下,我赶忙把头伸出车窗,只见站台上隔一段就站着一个头戴白卫生帽、上身穿着白褂子的服务员,她们手里端着一个长方形的木传盘,传盘上盛着一排排的崮山馍馍,馍馍用块白布盖着,叫喊着:“崮山馍馍,崮山馍馍……”我伸出手“我买崮山馍馍!”卖崮山馍馍的赶紧靠近车厢,把一排排的崮山馍馍递给我。在那个年代,崮山馍馍就是孝敬老人的绝佳食品。 “文革”时期,卖崮山馍馍也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要把崮山馍馍当“资本主义尾巴”来割掉。从此,崮山馍馍在市场上就销声匿迹了。如今,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崮山馍馍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在崮云湖街道办事处驻地,又有人采用传统地道的工艺,开起“崮山馍馍”店铺,制作销售起崮山馍馍。他们还带着崮山馍馍,参加了济南市大观园举办的美食节,荣获了“山东省名优小吃”称号,听说还远销北京、深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