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渤海九路劳务市场的打工人 |
天冷了,活儿也“冷”了 |
文/片本报记者刘涛 | |
- 2013年0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工人刘洪令正在弄串灯的电线。 | | 一位正在等待招工的工人,寒风中冻得将大衣领竖起捂住耳朵。 | | 一位还没找到活的工人正坐在三轮车上,双手紧掏裤兜。 | | 两位工人正在合作挂灯笼。 | | 四位工人公依偎在三轮车旁,正焦急等待着工作。 | | 9点40左右,工人们将一辆前来招工的紫色车辆团团围住。 |
|
顺着渤海九路黄河十路一直往南走,你经常会发现很多打工人坐在三轮车上,双手插在袖口里,头不停地向外张望,他们是在等待一天的工作,也是在为生计等待。 位于渤海九路,黄河十路和八路之间,这里自发形成了一个劳务市场,没有凳子,没有遮风挡雨的蓬子,路旁的人行道成了打工人临时休息的地方,这些打工人每天都来这里等活,夏天还好,每天都能挣个百八十块钱,可是到了冬天,天冷了,他们的活也“冷”了。 23日上午8点钟,记者来到这个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看到前来找活的工人不到三十人。他们说,平时他们就干些力气活,在工地上打点零工,帮别人搬家等。听他们说,冬天由于大部分工地都停工了,再加上天气原因,前来招工的人很少,前来等活的工人也比平时少了一半还多。 来自滨北镇57岁的打工人赵学忠,今年已是他在劳务市场奔波的第五个年头,每天早上6点钟,他准时来到劳务市场开始等待一天的工作,由于来的早,他大衣领上还留有一层雪白的霜。据他介绍,聚集在这里的打工人多时每天能达到上百人,少时也就二三十人。他告诉记者,打工干活也分淡旺季,现在就是一年中的淡季,两三天等不到一个活很正常,但为了生计不少人还是在这里坚持着。 家住附近的赵师傅,每天也从劳务市场打工,当天他的运气比较好,一来就找到了一份锄沙、运砖的工作,他和另一个工人一起搭伙干,装一车一人两块五,一天能装三四十车,也能挣个七八十块钱。 大约9点40分,一辆紫色面包车驶到工人面前,车还没停稳,他们就一股脑地围上前,几分钟后,赵学忠和另外六个伙计兴高采烈地推上车就要去干活,他们告诉记者,要到新立河东路去挂灯笼,一天80元。 记者想去体验一下他们的辛苦,和他们的打工地点。听雇主简单吩咐了一下,他们两人一伙,干起活来;有的负责串灯笼,有的则负责接电线。记者帮他们串灯笼,工作了一上午,好不容易坚持了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