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27日讯(通讯员 朱恒彬 马光哲 记者 赵丽) 走进章丘市白云湖镇的李码、黄家塘等村,都能看到家家户户门前堆积着小山似的芦苇,旁边竖着一个个铁架子,院子里堆的、架子上挂的都是苇箔,俨然是一个小型苇箔加工厂。 据介绍,苇编类制品是白云湖的传统产品,包括苇席、苇箔、苇帘等,但之前这些村庄用的织箔机是木架子,织一捆箔要从这头跑到那头,一个劳动力一天织一捆箔还挺紧张。由于加工效率低下,难以盈利,村民们渐渐放弃了这一谋生的手艺,转向其他行业,甚至背起包袱外出打工。面对这种情况,该镇派人进行考察后,把一种半自动织箔机引到村里,改进生产技术,这类织箔机就是“铁架子”。目前,李码、黄家塘等村的“铁架子”已发展到上千台。 由于织箔劳动量小,妇女老人也能胜任。村民告诉记者,一名妇女每天少说也能加工10捆苇箔,在家门口就有收入。织苇箔需要的大量芦苇,也为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商机。不少村民专门干起了买卖芦苇的生意,大多数人刚开始经营芦苇时用的是三轮车,如今已换成了五轮车,有些家里还购进了大货车,兼营起其他运输生意。新建的芦苇专业批发市场,吸引了来自济南、泰安、邹平等地的商家前来洽谈购货。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有些经营苇箔的村民还建立了苇箔销售网站,打开了更多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