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全国31个省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2013年的部分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中,24个省份将今年GDP增长目标定在10%及以上,20个省份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设定在20%及以上,物价涨幅基本控制在5%、4%、3.5%三档,以3.5%居多。
《现代快报》评: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奋斗目标最值得期待。 在这种语境下,实在不该全力追逐GDP目标。而应该按照人民的意愿迅速、全力展开民生工程,让民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GDP崇拜是时弊,淡化GDP色彩成为主流认识。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外界普遍将其视为淡化GDP指标的信号。何以中央淡化GDP色彩,地方却反其道而行之?我们要问,经济回暖,把民生蛋糕做做大不是更容易吗?为何不再立一份“民生军令状”呢?
《钱江晚报》评:官员们铆足劲了往高里报,如果纯粹是为了争口气倒也问题不大,最多只是年终到了,兄弟省份坐一块比一比脸上挂不住而已,可是中国的官员是有权力动用资源将真金白银投进去的。民营资本不敢投,没关系,私有资本缺,国有企业补,多建几条路,多拆几幢楼,多卖几块地,多整几个大项目,财政背不动还能举债,政府还不缺让钱投下去的办法。官员说要发展得快一点,那一定是心里有底的,比如投多少钱才能带来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官员心里都有一本账。 历年的增长目标,还很少有完不成的,超额完成的倒有不少。所以我们一点都不怀疑,到了年终,各个省一定能把任务给完成了。钱扔下去,总能砸出水花来,实在不行,房地产也是一根救命稻草,这个门一开,立马百业俱兴。只要GDP是只会下金蛋的鸡,那官员一定会想尽办法把这只鸡榨干为止。 康菲复产 新闻回放:2月16日是节后首个工作日,国家海洋局网站也选择在这一天发布消息称,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已取得蓬莱19-3油田总体开发工程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核准文件。国家海洋局同意康菲公司逐步实施恢复生产相关作业。这距离2011年6月康菲公司负责开采的蓬莱19-3油田发生大规模溢油事故,已经过去了一年半多的时间。
《南方都市报》评:时至今日,无论是天津还是青岛的海事法院面对当地渔民提出的诉讼请求,均无一立案。随着越来越多的渔民不得不在当地政府的劝告下接受赔偿金,基于司法途径解决生态索赔的渠道也在变得越来越狭窄。并且,必须指出的是,康菲公司方面对于责任的逃避沿袭了跨国公司固有的传统,通过强化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满足渔民在资金上的需求,最终摆脱了修复溢油事故带来的生态灾难的长期责任。 造成这一赔偿格局的原因,既可以归咎于国家海洋局的不作为,也涉及到民间环境NGO(非政府组织)在数据采集、司法诉讼等专业能力上的太过薄弱,但从制度上切入,更应该看到目前生态维权在法律上的严重空白。更让人悲观的是,蓬莱溢油事故发生之后的一年半多时间里,由此带来的制度建设和修补始终未见动静,只有像一些公益基金会成立之类的零星弥补措施浮出水面,但后者成立的意义显然无法撼动法律制度对于受害者的桎梏。
《长江日报》评:康菲公司有没有痛彻反思,会不会只是以简单整改换取生存空间?从溢油事故后康菲的一系列表现看,其态度倨傲,我行我素,不思整改,敷衍塞责,被调查组专家指为负有三宗罪,“有章不循”、“自负自大”和“毫无责任心”。有了这些“前科”,人们该怎么相信康菲态度的急转? 对康菲来说,仅仅整改和赔偿显然不够。《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1条明确规定,对造成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康菲溢油事件已经构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是不是该追究康菲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难道因为整改和赔偿就能免去其他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