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咱来试试看双色垃圾桶下月“上岗” |
市南区多小区成试点,配备40个垃圾分类指导员 |
| |
- 2013年02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记者 蓝娜娜 李晓闻 12年里先后开展了四次试点,岛城生活垃圾分类能否顺利推行成为市民关注的话题。21日,今年新试点的珠海路街道办事处等5个市南区所辖片区人员,首次开展垃圾分类集中培训。据悉,5个片区各挑选封闭式和开放式小区作为先行试点小区,共配备了40个垃圾分类指导员。3月,指导员和绿灰两色分类垃圾桶将全部“上岗”。 未实行垃圾分类,垃圾桶干湿不分。蓝娜娜 摄 垃圾分类有学问,指导员要培训 21日下午,市南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指导员业务培训会在珠海路街道办事处海口路社区举行。现场,青岛市市政公用局科研院的工程师宋霁为40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以及20名物业公司工作人员、20名市南区垃圾分类宣讲团成员等人讲授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等知识。 “原先以为所有的纸制品都属于可回收垃圾,参加完培训会才知道,例如厕纸、纸巾、印刷纸张、被油污污染的纸都是不可回收的。”香港中路街道东海西路社区垃圾分类小组负责人万冬梅说。 据了解,今年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先行区为市南区的珠海路街道办事处、金门路街道办事处、香港中路街道办事处、湛山街道办事处和八大关街道办事处5个片区。在推广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各街道办事处先选择几个封闭式小区和开放式小区作为先行试点小区。例如,珠海路街道办事处海口路社区先行试点小区为金都新村、台南路1号两个封闭式小区和汕头路社区开放式小区。 “根据每80到120户聘1名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要求,先试点的十多个小区共配置了40个垃圾分类指导员。”市南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连锋说,指导员和宣讲员作为向老百姓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的“老师”,将先集中全面地学习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 垃圾桶、指导员下月一同“上岗” 记者在即将开展试点的金都新村小区门口看到,目前该小区使用的垃圾桶仍是老式的绿色垃圾桶,桶内菜叶、果皮等餐厨垃圾和塑料、废纸等垃圾混装在一起。“垃圾分类是一个趋势,对环境保护也是有利的,肯定要支持!”金都新村小区一位得知要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耿女士说。 “正式开始后,各试点小区将配置两种颜色的垃圾桶,也就是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预计所有垃圾桶会在3月正式到位。”连锋说,按照计划,生活垃圾分类推广首先是对垃圾分类指导员、宣讲员等工作人员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之后再由宣讲员开展面向居民的集中或者入户宣讲,让居民了解如何分类,最后正式开始试点应用。 连锋还称,开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后,试点小区居民将定点定时投放垃圾,即在每天的6:00至9:00和18:00至21:00投放垃圾。届时,40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将按时上岗,指导居民垃圾分类并对未分类的垃圾进行整理分类。餐厨垃圾放进绿色垃圾桶,其他垃圾则放到灰色的垃圾桶里。 一桶一袋免费配,塑料袋上有户号 “生活垃圾分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够坚持下去更难。所以,我们会通过不同形式让老百姓知道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懂得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同时,还会通过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居民将生活垃圾分类坚持下去。”连锋说,如果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不支持的居民,他们将派指导员不断地进行宣传,耐心介绍垃圾分类的好处,直到让居民能自觉分类为止。 连锋介绍,除了对试点小区居民进行宣讲,为了方便居民分类垃圾,他们还将免费为居民家发放一个餐厨垃圾桶以及每天发放一个塑料袋。“发放到居民家的塑料袋上会印上居民家户号,这样垃圾分类指导员在进行垃圾整理时,就能知道是哪家居民没有正确分类垃圾,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也算是一种监督措施。”连锋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