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平
媒体报道说,在日前枣庄市委、市政府印发的《生态枣庄建设实施方案》中了解到,到2015年末,枣庄市水、气环境质量将比2010年改善20%以上,城区绿化率达4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此外,今年枣庄市把涉及到节能减排、环境污染、农村环境等方面的27项生态治理指标纳入各级政府部门考核。(《齐鲁晚报》1月31日报道) 看到这则消息,联系今冬隔三差五肆虐的雾霾天气,以及每个枣庄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感慨颇多。分析这条消息,有几个重要的数据和关键词值得关注:从现在开始,用3年的时间,枣庄的城市生态系统将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国家林业局规定的标准。也就是说市民出门平均300至500米以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绿地、公园或广场。用一句话概括,叫把城市建在花园里,而不是把花园建在城市里。 据悉,目前全国有30个城市获得这一称号,山东只有威海市为国家森林城市。严格地说,居民区如果命名为小区,居住总户数应3000户以上,并有与其相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命名为花园的绿化率不得低于40%,否则就不能准予命名。然而近年来,居民小区叫花园、庄园的越来越多,但绿化率低于40%者比比皆是,这些都在开发商的忽悠下,叫了也就白叫了,名不副实的居多。这样说来,消息中提到的几个达标数据要到达到预期目标绝非易事,将27项环保指标纳入政绩考核的道理恐怕也就在这里。 将环保指标纳入政绩考核是地区发展战略的需要,环保问题已经不仅是环保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政治的问题只能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考核体系无疑是目前较现实、较可行、较有操作性且成本较低的一个手段。将环保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以后,关键是对考核方式与手段抓好创新落实。比如变单一的“官考官”为复合的“官考官+民考官”,同时将组织部门对干部的基本考察和政府对干部的政绩考核“统”在一起,将对干部素质情况的测评与经济工作、环保工作等成果考核“捆”在一起,作为任免奖惩干部的主要依据。此外要把静态考核变为动态考核,重点对官员的工作和活动进行具体的全过程“跟踪”,用“量化写实法”逐项考核并计算出他做工作的“数量分”“质量分”和“效果分”,然后才相加为年度总得分。当然还要把书面考核变为实地考核,上级部门要不定期地对下级的环保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必要时运用环境监测等手段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确保环保工作考核实打实、不空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