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聊城2月27日讯(记者 刘云菲) 27日,在报名参加本报公益平面招聘会的求职者中,有很多是所谓的“工漂族”,他们大多远离家乡,在不同的城市间更换着岗位。彭女士是一位母亲,她想为女儿找份工作,因为她不想让孩子在外漂着。很多“工漂族”也表示,现在回家找工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彭女士在报名电话中说,女儿一人在济南工作,已经两年了,去年她劝孩子回聊城工作,可是女儿不想回来,但是今年女儿想通了,她觉得一个人在外面太辛苦,也没有家人和朋友在身边,“孩子大了,结婚生子都是要考虑的,我想给她找个工作,不想让她漂着了。” 求职者小宋在青岛工作了四年,今年他也想回聊城家乡工作,但是没找到合适的岗位。“工资差别太大,我在青岛企业工作每月拿4000多元,可是在聊城4000元的工资太少了,但父母年龄大了,我也不想在外面漂着,可一时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采访中,一些曾在外工作过的“工漂族”说,很多人非常想回来工作,与父母家人团聚,不再漂泊,但是在工资待遇等方面却不尽人意。“聊城招中低技术人员的岗位多,但是符合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太少了,除了文员就是销售,我们也很无奈,谁都想回家工作,但没有合适的岗位。有时为了父母,也就只能选择一份自己不满意的,要是找不到好工作,只能通过其他各类考试,这就是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