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还是用,春节红色“现金流”
2013年03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涛 实习生 陈平平 范福弟
  很久很久以前,拿到压岁钱就是孩子们过年中最开心的事儿,及至现在,这个传统还在,不过数额却变得越来越多。这充满喜庆和祝福的红色“现金流”到底会流到谁的手中,只有春节过后才见分晓。日前记者对一所普通小学96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多于500元的共有73人,其中27人超过一千元。家长们作为这场“现金流”运动的推动者,也是用心良苦。
  从一元至千元的跨越
  今年28岁的李青在文化传媒单位工作,她四岁的女儿今年收了近五千元压岁钱,爷爷奶奶一方给了一千,姥爷姥姥一方一千,其他的都是一些亲戚朋友给的。因为女儿年龄比较小,压岁钱都由她来保管。  提及逐年增长的压岁钱,小李打开了话匣子。小李回忆称,因为家住农村,在她记事时起,春节收到的最大面值的压岁钱是五元的,一些远房亲戚甚至会给五角钱压岁钱。
  而今尽管小李本身没有了压岁钱,但她的女儿又替代了她的角色。与之不同的是,孩子的压岁钱没有了以往的几角几元,最少的也是一百元,多则千元。2012年春节,小李的女儿收了近三千元压岁钱,今年收了近五千元,增加了接近两千元。“孩子的爷爷、奶奶、叔叔、姑姑给的多了一些。”不仅如此,在拿红包的同时,孩子还收到了很多礼物。“孩子的叔叔给了500压岁钱,还给孩子买了堆积木、智能画板等各种各样的新年礼物。”  
  与此同时,记者走访市区部分中小学调查发现,在孙家小学的96名小学生问卷调查中,收压岁钱最多的为4750元,最少者为50元。其中,大于五百的共有73人,占总人数的76%;大于一千元的共有27人,占28.1%。
  而在广文中学,记者随机采访二十名中学生,压岁钱都在一千元以上,最多者达万余元。
  在高新双语学校,记者随机采访了14名小学生。除去三位小朋友在家长的相互约定下没有给压岁钱之外,其余11名小学生的压岁钱都超过了一千元。其中过5000元的有4人,一位小学生得到了16000元压岁钱。
  与此同时,打开网络输入压岁钱三个字,铺天盖地的压岁钱新闻让你应接不暇,14岁少年花4300元压岁钱买iPad4,家长用孩子压岁钱购房付首付,美女微博晒150万压岁钱等层出不穷,孩子狂攒压岁钱石家庄一个班现十余万元户,足见当下压岁钱已远非当年的五角、一元时代。
现金变实物避免乱花钱
  相较于以往一贯的给现金,今年很多家长在“红包”的内容上动了不少脑筋。
  家住空军干休所的王女士,考虑到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她便用实物替代了现金,“通过了解,发现今年12岁的侄女正想买点读机。”于是,王女士便去商场购买了一款点读机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小侄女。“红包还是要给的,毕竟是一种习俗,只是数额上少了,往年都是一千,今年五百。”
  王女士称,当小侄女收到点读机时脸上的那种兴奋劲远比收到红包高兴得多。这种用实物代替现钱的方式更能体现亲情,但只会小范围采用。“关系比较远的亲戚,还是会采用现金,方便,也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在省城某高校读在职研究生的小张在校内网上晒出自己的新年红包,两部苹果ipad。小张年前与男友订婚,今年春节,双方父母竟然不约而同的都给准备了苹果ipad。这让小张很是兴奋,在同学与朋友面前挣足了面子。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在给孩子压岁钱时,也考虑到孩子消费等因素,压岁钱的形式便越来越多。买孩子喜欢的手机、山地车、电子词典等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家住圣荣广场的王先生接受采访时说,他给孩子的压岁钱就是考虑孩子的需要,老家是农村的他都会给晚辈们准备一些学习用品,象征性的包一个红包,如此压岁钱既能花到刀刃处,又避免了孩子乱花钱。
应接不暇的理财产品
  对于当长辈的来说,给孩子们包个红包“压岁”,这似乎已经成了每年春节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毕竟,在中国传统的习俗里,用红包袋装着的“压岁钱”代表祥和、喜庆,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激励。不过,随着孩子口袋里“压岁钱”的增多,大人们又多了一些隐忧,他们担心孩子由此养成乱花钱的习惯。那么,孩子过年的“压岁钱”该怎么花呢?
  其实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因为孩子缺乏正确的用钱方法,就会出现乱花钱现象,家长常感到头痛。刚刚过完春节,每个孩子都收到一堆压岁钱。一些保险公司和银行正是看准这一生财之道,推出许多理财产品,吸引家长们投资理财。
  记者走访市区几家银行和保险公司营业网点了解到,儿童保险也叫少儿保险和小孩保险,就是专门为少年儿童设计的,用于解决其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创业、婚嫁费用,以及应付孩子可能面临的疾病、伤残、死亡等风险的保险产品。儿童保险主要分为教育型的儿童保险和保障型的儿童保险,具体就是儿童意外伤害险、儿童健康医疗险、儿童教育储蓄险、儿童投资理财保险。
  与此同时,还有好多家长在银行为孩子开了专用账户,将孩子的压岁钱存起来,或者给孩子买教育型基金等。
  在记者此前的一项调查中,很多学生在问卷中写到会将压岁钱存到银行里。还有一位小学生写到,因为平时好玩喜欢打闹,所以想用压岁钱给自己买一份保险。
  家住高新区谭女士的女儿康涵粟今年11岁读小学五年级,春节期间收了2000元红包,比去年多了接近500元,爷爷奶奶由去年的600增加到了1000元。对于孩子的压岁钱,谭女士跟大部分家长一样代为保管,“给孩子一定比例的压岁钱让她自由支配,每年爷爷奶奶都会给买学习用品,孩子支配的钱都用在玩上了,今年是跟同学一起做陶泥,一种DIY手工艺;剩余的压岁钱暂时先存起来等到五月份的时候给孩子交保险,教育型保险,等孩子上大学时用。”
  对于投资理财一事,谭女士表示,给孩子买保险是孩子一出生时就开始的。现在孩子还比较小,面对种类繁多的理财名目,大人都搞不明白,更何况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为此不建议交给孩子自己进行投资理财,等孩子再大一些可以考虑在家人或理财专家的指导下投资理财。 
不少家长独揽支配权
  尽管当下以实物代替现金的方式虽被不少人采用,但更为普遍的给压岁钱方式还是直接给现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压岁钱这约定俗成的惯例也水涨船高。孩子们收到的红包少则几百,多则上万,但对压岁钱的支配权,他们则处于被动地位。
  而在记者对奎文区孙家小学96名同学的调查显示,81%的小学生都会将压岁钱上交给家长打理。
  今年春节,高新双语学校的于洋同学就收到了16000元红包,于洋称,姥姥给了一万元的大红包。而对于这笔不菲的压岁钱如何使用,于洋直言,让家人给存起来上大学时使用。
  相较于被全部“没收”的“惨状”,不少学生表示,父母会留100—500元不等的自由支配钱,可以随便花。对于这些钱,一些孩子会在父母的带领下到书店买书,增长见识;一些好玩的孩子便会买成堆的玩具、游戏点卡。
  与此同时,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有不少学生将捐给困难的小朋友和困难户。孙家小学一位收了550元压岁钱的小学生在问卷中写道,他用300元给家人买了份礼物;用100元买了学习用品;剩余的150元让家人捐给了困难户。
  对于此,孙家小学班主任高培培老师表示,小学生将压岁钱捐给贫困人群凸显了小学生爱心教育的成效,是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日常教学中,一些爱心捐款等公益事业,小学生们都会积极参与。
  高老师称,当今社会很多家长都在参与社会爱心公益事业,无形之中影响着孩子们;平日里,学校也会进行相关爱心教育课,培养孩子们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学生,小学生们积极参与爱心慈善事业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
  对于代替孩子保管压岁钱,市民张亮表示,一来是怕孩子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最近网上还爆料说以中学生瞒母私买游戏币中圈套被骗2.5万压岁钱;二来孩子收到的钱其实也是家长给别家孩子的压岁钱,只是个礼尚往来的形式。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年纪小时,采取“代为保管”的方式,孩子大了就不会抱怨太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