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仅获捐40对角膜每年百余患者排队等
捐献者少,我省首个眼库角膜存量供不应求
2013年03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2月28日讯(记者 杨林 实习生 刘怡) 青岛市红十字会眼库是山东省第一个眼库,设立6年来,眼库仅接收到40对角膜,而每年在眼库等待角膜捐献的人就有百人以上。
  设在青岛眼科医院的青岛红十字会眼库,由青岛市红十字会和青岛市眼科医院2007年联合成立,是全省首个同时也是最大的眼库。“2月18日,25岁的梁玉冰将角膜捐给青岛市红十字会,这是青岛市眼库接收的第40对角膜,眼库运行6年来,总共也就接收了这些角膜。”2月28日,青岛市眼库负责人臧新杰说,该库面向全社会采集捐献的角膜,对角膜移植供体进行统一的采集、贮存、筛选、监测、保存,这被称为“眼库”技术,主要是角膜的活性保存,为急需角膜移植的患者提供方便。青岛眼科医院还开通了24小时接收角膜电话。
  眼库6年获捐40对角膜,每年面对的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却数以百计。“新的需要角膜移植的病人不断出现,捐赠的角膜很快就能找到需要的患者。”臧新杰介绍,40对角膜中,有10%的角膜有不同程度的缺损、浑浊,不能直接用于病人眼角膜移植,只能用于科学研究。每年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眼库等待角膜的患者都在100人以上。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因角膜病致残致盲者全国约有400万人,每年有1万多患者急需角膜移植。
  “40个捐献角膜的人大多数来自于普通家庭。”有时即便当事人同意捐献角膜,但其家人也会多方阻挠,这也让臧新杰很无奈,不少人仍认为取下角膜导致的身体不完整是对死者的最大不敬。实际上角膜捐献并不会对死者遗体造成过多损伤,医院也会尽量恢复死者遗容。
  臧新杰称,每次有人捐献角膜时,媒体都会进行大篇幅报道,这种精神鼓励对患者的家庭很重要。除了精神鼓励之外,政府还应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给予角膜捐献工作更大的支持,比如对捐献者的子女的教育、就业问题给予相对优惠,对捐献者亲属看病提供相应报销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