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来“凭心而论”?
  • 2013年03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彭友茂 

  读书看报,我总是格外留心文章中的“硬伤”:对那些属于常识性的本不该错的错别字,每次遇上,都像正吃着白花花的大米干饭,突然被一粒沙子硌了牙一样。“凭心而论”的“凭”,就是这样一粒沙子。
  一个是平心而论,一个是凭心而论,将二者放在一起,相信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孰对孰错。然而,后者却经常篡位,肆无忌惮地假冒前者。我百度了一下,“平心而论”的网页有120万个,“凭心而论”的网页也多达45.2万个。这说明,后者“入侵”前者,不是一般的严重,大有积非成是之势。刨根问底,为什么不少人“平”、“凭”不分,把平心而论错成凭心而论呢?猜测起来,不外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平”、“凭”二字属于同音字,只听其“音”不观其“形”的话,很容易让那些办事马马虎虎、做学问不求甚解的马大哈们,想当然地以“凭”代“平”,还总觉得自己长年累月所使用的“凭心而论”很有道理。在他们看来,人们平日里不是常说凭良心怎么样怎么样么,有一首民歌里不是有“天凭(上)日月哟人凭心”么……“凭心而论”一词,不正好说明人们讨论问题、评价事物,要发自内心,出于真心、公心,不受外部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做出合乎真理、合乎世道人心的结论吗?他们哪里知道,“这鸭头不是那丫头”。不错,人们平日口头上或报刊的文章里,“凭良心”之类的表述并不少见,可是,即使“凭”、“心”二字联袂出现成千上万次,次数无穷多,也不能证明“凭心而论”的存在有什么合理性。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自古冰炭不同器,水火不相容。
  其二,“凭心而论”的使用者们由习惯于望文生义演变、发展到望义生文,由此不辨菽麦:他们哪里知道,平心而论里的“平心”,是说心情平静、不动感情、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评论。查其出处,清朝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里,有“平心而论,王弼始变旧说,为宋学之萌芽”之说。示例:“当前踧落,固是数之不偶,平心而论,文亦未便登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