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衍鹏 2月26日延吉路发生的一出大货车压瘪私家车的惨剧,让还沉浸在节日里的人们,被“大货猛于虎”所惊醒。大货车在很多情况下,似乎成了“大祸车”的代名词。事发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多个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开始整治违法大货车。严查数日后,不少工地停工,大货车集体“趴窝”观望(本报3月4日C04版曾报道)。治标效果的确显著,但能否治本却无人可知,市民呼吁,整治大货不能只是一阵风。 据了解,2012年,岛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300人,分别占全年安全事故总起数、总死亡人数82.8%和82.4%。客车、摩托车和货车成为事故最多的三类车。而事实上,许多大货车司机明知私自改装车违法、超载更是危险重重,并且也曾不止一次地被交警处罚过,但他们并没有“痛改前非”,而是想着如何和交警部门打起游击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此甚至出现了专门负责为大货车盯梢交警行踪的职业。为什么大货车长期如此猖獗违法,为什么一些大货车的从业者们如此地践踏良知,他们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大货频出问题,几成顽疾,单凭一两个部门似乎很难根治。要想彻底整治这些疯狂的大货,还是应该拿出一查到底的勇气。如果我们连在马路上的安全都难以保证的话,生活的幸福又从何谈起。但愿整治大货车不会是一阵风,但愿有关部门能够有勇气扼住“猛虎”,但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