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惠民县有个“长寿村”—— |
庵里吴村有31位80岁以上老人 |
文/片本报记者王忠才 | |
- 2013年05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在房前屋后休闲聊天的老人们。 | | ◥86岁的刘荣英和他68岁的儿子。 | | 94岁的吴名选自己晒柴火做饭,干起活来依旧很利索。 |
|
滨州市惠民县西北部的石庙镇庵里吴村是滨州市历史文化名村,也是中国传统村落之一。庵里吴村现有259户共960人,其中80岁以上的31人,90岁以上的6人,现年龄最大的99岁。 记者从滨州市老龄委了解到,按惯例90岁以上达到万分之一就可以列为长寿调查地区,庵里吴村称为“长寿村”当之无愧。长寿老人们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有着什么样的养生秘诀呢?近日,记者走进长寿村老人的生活,观察他们的生活环境,寻求他们长寿的秘密。 崇尚劳动,快乐劳作 常言道,老来坐享清福,可是记者在庵里吴村了解到,这里的老人可不这么想,他们把劳动当成快乐,当做一种享受。 记者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吴名选家中,今年已经是94岁高龄的吴名选正在翻晒玉米秸秆,当获悉我们到来,94岁的吴名选动作麻利地要我们进屋里喝水坐坐。 吴名选老人告诉记者,他现在耳不聋,眼不花,看到记者有点半信半疑,吴名选老人拉着记者就往屋走,走进屋里,记者发现里屋里面的电视机还开着,正在播放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我每天都看电视,听戏。”老人说着又拉着记者走进他的厨房。老人走起路来很稳,不住拐杖,不需要任何搀扶。“一天三顿饭,我自己做,现在还不需要麻烦孩子们,我只要能活动,就能干这些活。” 刘荣英老人今年已经86岁,五世同堂,身体依然很棒。记者去刘荣英家里探访时,刘荣英老人并没在家,经过邻居的提醒,记者在院子后面的院子里找到了她,她正在清理院子准备种点东西。“人啊就不能闲着,得干活啊,不干活心里觉得不得劲。”刘荣英笑呵呵地说着,“苦日子早就过去了,我们家现在都五代同堂了,儿孙们都很孝顺。”刘荣英老人每天按时起居,早上起来,把家里地面清扫得干干净净,桌椅板凳也摆放得很整齐。 听说记者到来,刘荣英的儿子吴清波赶回家中,吴清波今年已经68岁,可是仍旧在种地,当天下午还在给小麦浇水呢。 邻里和睦,从不吵架 2012年,滨州市开展选派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经过第一书记的帮扶,庵里吴村以创业街将村子分为东西两部分,一共居住着9个姓氏259户村民,房子十分有序。村里地面上看不见鸡屎牛粪,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小院里干干净净,没有乱堆乱放的杂物,整齐清爽,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记者行走在村里采访的路上,看到的是三三两两的居民坐在一起拉呱聊天,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记者每走进一户人家,他们都非常热情,脸上露着善意的笑容。 在走访中,让记者感动的是从他们之间听不到吵架声,无论是婆媳之间、父子之间,还是邻里之间都和睦相处。“遇事大家在一起商量下,就解决了,能有什么事过意不去啊,和和睦睦互帮互助。”村民吴立明说道。据了解,他们从不为一点小事吵架,左邻右舍之间即使发生了很大的矛盾,也会在相互谅解中化大事为小事。 村民们说,豁达开朗、别斤斤计较、勤劳朴实就是他们长寿的秘诀。 粗茶淡饭,爱喝菜汤 记者在庵里吴村采访时了解到,庵里吴村2012年农民年均收入5000余元,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话、电视机,多数还有冰箱、摩托车甚至是高档轿车。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可是他们吃饭并不是大鱼大肉,在走访的5户家庭中,他们的午饭饮食多以素菜为主,荤菜少,平时爱吃瓜果。 其实,村民的经济已今非昔比,日子完全可以过得奢侈一些,但他们并不这样想。村民们说,“别看这粗茶淡饭,它养人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的,这比那山珍海味强多了。”他们告诉记者,他们喜欢这种粗茶淡饭的生活,日子越来越好了,对粗茶淡饭越有依赖了,不是不吃鸡鸭鱼肉,只是不会那么贪恋了。 记者发现这些寿星们除了有个好心态,还都有个不错的胃口:一般一顿饭能吃一大碗饭。据介绍,在饮食方面青叶菜是必不可少的,肉菜方面主要还是以自家养的猪、鸡、鸭、鹅等为主。平时不挑吃,有什么吃什么,十分随意,尤其喜欢喝素菜汤。不偏食、不暴食,生活起居有规律,坚持早睡。 重视教育,尊师重教 行走在庵里吴村,说起村里的自豪事,除了长寿、和睦,还有他们村里这些年来培养出了一批批的人才。“俺们村这么多年来,特别重视教育,不学习不行,再穷也得供应孩子读书,不读书没出息。”村民吴立明说,他们村里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先后培养出了6名博士,4名硕士,大中专以上学历147名。 “我们村里对老师特别尊重。”吴立明说,他们村这么多年来,基本上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名校,考取博士的现在有的在中科院、中央美院等。“咱村不大吧,还真没少出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