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将“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这标志着,居住证制度将摆脱目前分散的、试验性的、各自为政的状态,一举而成为具有全国统摄力的、常态化的、影响深远的重大制度建构。
《都市时报》评:作为一种可以两全的过渡性政策,2010年国务院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居住证制度,严令各地拿出诚意,为农民工融入城市铺平道路。及于今日,居住证管理办法的即将出笼,依然是国家意志试图在地方政府与外来农民工之间达成战略利益平衡的体现。 真正的问题是,居住证意味着什么?如果只是换一个名字,换汤不换药,那它就和暂住证别无二致。进入居住证的全新时代,必须对应着更加丰盈的权利赋予,在农民工就业、职业培训、子女教育、社会保险、购买住房、医疗保障、养老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理应有一个匹配他们的奉献以及深化改革之名的实质性进步。 罗彩霞
新闻回放:如果不是罗彩霞在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对象回家”活动上露面,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落幕后不久,罗彩霞进入成都电视台工作,现在则是一名央视记者。
《重庆时报》评:“罗彩霞案”之后,与之相关的社会某个方面究竟做了多少改变?随后延伸出来的各种版本的“罗彩霞案”,又说明了什么?正如罗彩霞当记者是个偶然,“罗彩霞案”也只是个偶然,而罗彩霞们相似命运的屡屡发生,却是现有环境下的必然。 如果非说改变,那就是,一次以媒体话语权为主导的权利拯救,让一名公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权利。 罗彩霞想以话语权的优势,为正遭遇如自己所遭遇的人们“做点事”,我们应该为这样有公共意识的公民而感到欣慰。 这个世界,总是因为有这些力量的汇聚,而会变得比以前有一点点不一样。 成为央视记者,只是罗彩霞的一次职场改变。作为公民,为别人甚至自己的权利境遇做出改变,固然可能有限,但是我们还是既需要为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努力,也要为他人的权利不受侵害而尽绵薄之力。 招待费
新闻回放:上市公司年报发布接近收官,业务招待费的排名最为引人关注,因为名列前十的绝大多数都是央企,合计达到29亿元。其中,中国铁建以8.37亿元的业务招待费雄踞榜单首位,相当于该企业全年净利润的10%。
《新京报》评:勿庸置疑,业务招待费作为一项既可能涉及官员贪腐,也可能涉及企业是否合法经营的重要事项,本质上是一个公共事项而非“私人事项”,对于占有公众资源的国有企业更是如此。但对于上市的国有企业,股东有没有权利要求其公开,因为制度的缺失,成了模棱两可的事项。 近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经营状况处历史最佳阶段,但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央企浪费和挥霍情况也频发,天价吊灯、天价茅台等事件更是让公众看到了制度监督的漏洞。在缺乏有力监督的情况下,“业务招待费”就有可能成为藏污纳垢的代名词,任何名目的支出都可以穿着“业务招待费”的合法马甲平安过关。 建议国资委、监察部等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新的规范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制度措施,让“业务招待费”阳光化,接受公众监督,不再成为谁也说不清楚的黑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