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宝
麦子黄,粽子香。进入六月中旬,农历端午节与泊来的父亲节悄然而至。各种机缘,2013年的端午节我是在家乡度过的,让我重拾孩童的记忆,再一次感受亲情乡情同学情,这些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这一次爱宝回乡的机缘是,76岁的四叔从东北赶回故乡看病危中的88岁的大伯。儿孝女顺的四叔竟然不顾旅途劳顿地回老家,争取再看一眼他的大哥,这是何等的感情!正好赶上端午节放假,爱宝驱车回老家,开始了这趟亲情之旅。 在病房中,四叔脸色凝重,紧紧握住昏迷中兄长的手。他在想些什么呢?那些儿时的苦难,还是兄弟把酒言欢的时刻?病房不用我们值班,我们回到老家,四叔看到了他风烛残年的二哥二嫂,我和大哥见到了我的爹娘。四叔的到来,让亲戚朋友倍感人世间真情的珍贵。 亲情醉人,端午节眨眼间过去了,爱宝要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了。临行前决定爬一趟诸城常山,这是一座名山,苏轼名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到这儿打猎获得灵感。在山上找寻苏轼遗迹数处。不禁想起苏轼在诸城(密州)的故事,不说名篇《水调歌头》、《超然亭记》,不说他在诸城的政绩,单说他救助弃婴的故事。 苏轼在《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诗中沉痛地写出了"洒涕循城拾弃孩"的事实。在《与朱鄂州书》他写道,"轼向在密州,遇饥年,民多弃子。因盘量劝诱米,得出剩数百石别储之,专以收养弃儿,月给六斗,比期年,养者与儿,皆有父母之爱,遂不失所,所活亦数千人。"十年后,他再次途经诸城时,那些曾被收养的弃儿及养父母,都相继赶往州衙拜谢救命恩人。 这是苏轼的大爱,但肯定是充满了小爱的他才会有大爱,他在爱妻去世十周年时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在创作《水调歌头》时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苏辙,才由衷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 一个人如果温暖不了你身边的人,也不会温暖全世界。这一次返乡爱宝想通了一个道理,感情这东西也许与投资不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是种下爱心肯定会温暖他人。
|